【看长江之变】巫山脆李,成为巫山“新名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汗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自古流传的诗句,使巫山这个名字被众人知晓。如今提到巫山县,除了经典的诗句,“巫山脆李”也逐渐被人记起,成为巫山县的“新名片”。

【看长江之变】巫山脆李,成为巫山“新名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7-15 09: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7月15日电(记者 尚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汗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自古流传的诗句,使巫山这个名字被众人知晓。如今提到巫山县,除了经典的诗句,“巫山脆李”也逐渐被人记起,成为巫山县的“新名片”。

(图:脆李树上还未采摘的果实。)

新运输、新销售 巫山脆李走出大山

“巫山脆李”主要产出于巫山县曲尺乡,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巫山脆李不仅汁多味甜、质地脆嫩,而且富含多种氨基酸。但是,巫山脆李虽好,却很难运出大山,最远只能销售到重庆、成都、宜昌等周边城市。“以前我们坐船去到县城,然后再发到周边的地区,过程非常麻烦,脆李也容易变软,影响口感。” 巫山县脆李种植能手彭斌告诉记者。

2018年,巫山县正式引入冷链物流,与顺丰速运、京东商城、中国邮政等合作建成了脆李专业销售体系。与此同时,除了传统市场销售以外,巫山脆李也十分注重网络销售,电商平台延伸至乡村,微商、抖音、快手等平台成为新的脆李销售“基地”,巫山脆李得以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销量也大幅增加。“以前,一年我只能卖4万斤。现在,平均一天我可以就可以卖掉1500斤优质的脆李”,彭斌介绍到。

脆李种植 助力巫山县脱贫摘帽

201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张科富回到巫山县权发村种植脆李,在此之前,他是村子里的一名贫困户,每年在外务工的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回乡种植脆李,“有政府支持的免息贷款,还有农委会专家提供专门的技术指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科富开始了种植脆李的生涯,现如今,脆李种植已经帮助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8年,张科富的年收入超过了十万元,大学毕业的女儿也回到家乡,帮助父亲种植脆李。

在巫山县,像张科富这样通过种植脆李脱贫的农户还有很多。以曲尺乡为例,有50余户村民依靠发展脆李,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671户贫困户凭借脆李种植摘掉了“贫困帽”。据了解,巫山县每年安排1500万元用于脆李专项发展,并与金融机构合作,为3189户贫困户提供新增免抵押、免担保、贴息贷款13381.2万元。在种植技术上,巫山县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无偿技术指导,“有问题只要在微信上问,专家就会进行指导”,张科富说。

长远发展 打造脆李“产业链”

春天李花艳三峡,夏天脆李满枝头。据了解,巫山县目前正全力打造巫山“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两个大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发展全域旅游。“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已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2000余家,带动贫困户创业和就业2万余人。同时,巫山县着力引进大型食品生产企业推动脆李深加工,让农副产品就地“一产”转“二产”,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从默默无名到享誉全国,巫山脆李不仅将自己的清脆甜美送向全国,还带领巫山农民脱贫致富。巫山脆李,已然成为大家认识巫山的一张“新名片”。

(尚妍)

【责任编辑:沈洋】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