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新村成为精准脱贫生态扶贫移民新型农村社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01 13: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农牧民聚居的生态扶贫移民新区。摄影:陆中秋

中国日报7月1日电(记者 陆中秋)6月27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滩德吉新村,56岁的藏族韩天银在新居接待来访者。天祝是新中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 ,德吉新村则是有3900多高深山区农牧民聚居的生态扶贫移民新区,现已搬迁入住894户3907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03户1766人。主要安置东坪、朵什、哈溪、大红沟、赛什斯、西大滩、安远、松山等8个乡镇、51个村的移民群众。该新村是全县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样板工程之一,是一个管理有序、功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藏族韩天银在新居接待来访者。摄影:陆中秋

为实现移民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移民群众安全用水、增收产业、环境治理、社会管理等问题,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小学1所、幼儿园1所、村委会1个、卫生室1个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配套水、电、路、绿化以及金融、通讯等辅助设施。投资4.17亿元,建成南阳山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每年从金强河向南阳山片引水3080万立方米,用于人畜饮水、土地灌溉,有效解决了南阳山片水资源短缺的“瓶颈”问题。

全县唯一一所“双语”寄宿制完全中学,也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摄影:陆中秋

坚持产业先行,制定了“124”的产业发展思路。即主推“一个抓手”,始终以产业发展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抓手;培育“两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打造“四个基地”,一是以香菇、赤松茸、金针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二是以高原藜麦为主的藜麦种植基地;三是以湖羊、甘肃高山细毛羊、白牦牛为代表的特色养殖基地;四是以长寿豆、龙芽菜为代表的高原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农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推行“订单+保单”的收益保障机制,建立群众与企业、合作社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为每户建设200平方米养殖暖棚1座,累计建成866座,其中556座用于养殖,150座用于食用菌种植,养殖暖棚棚均收入1万元,食用菌棚棚均收入1.8万元。新整理耕地7473亩,按人均1.5亩标准承包到户。2019年全村计划种植藜麦2500亩,其中精准扶贫户种植325.5亩,每亩平均净收入800元,3800亩用于种植长寿豆、龙芽菜等高原绿色有机蔬菜,并修建万吨气调库一座。通过产业发展,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