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非关系飞速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中非关系近年来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非关系飞速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6-27 16: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27日,《中国日报》第15版整版专题报道

中国与非洲大陆在绿色能源、文化教育和扶贫等方面有合作。

中国与非洲已保持了数千年的友好关系,各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

据中国史书记载,非洲在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时为丝绸之路的目的地之一,当时中国制造的丝绸出口到了非洲,非洲的香料进口到了中国。在唐朝(618年至907年),瓷器代替丝绸成为了中国售往非洲的主要商品。据中国史书记载,大量的瓷器销往了东非和北非,收集使用中国制造的精美瓷器一度成为了当地贵族的潮流。同一时期,非洲的香料和象牙出口到了中国,非洲人的画像也出现在了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著名的莫高窟壁画上。

在明朝初期(1368年至1644年),著名航海家郑和四次出访非洲。郑和的友好访问标志着更加密切的中非交流的开始,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郑和的舰队给非洲带去了大量的瓷器、漆器、丝绸和茶叶,同时把非洲的产品和文化带回了中国。据史料记载,郑和甚至带回了长颈鹿和斑马,让许多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这些来自非洲的动物。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中非关系近年来达到了新的高度。在2018年北京峰会召开期间,与会代表就增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与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全方位发展达成了行动计划。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同非洲共同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绘就了新时代中非关系的发展蓝图,开启了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宏伟篇章。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许镜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八大行动”将切实可行的通过具体项目进行实施,各方对于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意愿都十分强烈。

绿色能源

众多中国企业参加了非洲清洁能源的开发。例如,总部位于河北省的英利集团自2007年以来一直与当地伙伴合作开发东非太阳能发电系统。该公司生产的光伏产品已销往了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和南苏丹等国家。

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们现在在参与了“一带一路”的20多个国家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他补充说,英利集团在这些国家培训了400多名光伏科技人员,其中大部分在非洲,并将技术转移到了10多个国家。

总部在浙江省的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是埃及本班大型光伏工业园的主要投资方之一。该公司签承建了165.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并为该项目提供了近百分之五十的光伏板。正泰公司太阳能电力项目高管表示,公司为当地职员开设了很多培训课程。他说:“因为光伏板的使用寿命可达25年,所以让运营商的员工掌握安装、维护和维修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称赞光伏项目是埃及利用当地优势开展投资合作的成功案例,该项目的经验可以适用于其他行业。

新华报社援引埃及投资和国际合作部部长萨哈尔·纳斯尔的话:“本班太阳能公园建成之际,埃及正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建立一个现代立法框架以吸引外国投资。”

据新华社报道,太阳能公园将会提高埃及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2020年将满足全国用电所需的百分之二十二。

文化与教育

在中非经济关系发展的同时,文化与教育交流也在近几年达到了高峰。

随着更多孔子学院在非洲的开设,中文在非洲越来越受欢迎。孔子学院总部党委书记马箭飞表示,截止2018年5月底,总共有54所孔子学院和30个孔子课堂在非洲建立,培训了超过140万名学生。

许多非洲学生视孔子学院为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的高效通道。

在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学习的Anthony Ekewensi说:“学习中文让我想成为一名促进中非合作的大使。”Ekewensi表示他每天都花两个小时学习中文,才取得了中文五级证书。他还通过各种网络软件帮助他的亲戚朋友了解中国的美食美景和科学技术。Ekewensi说:“我只是想向我的国人展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国家。”凭借他良好的中文水平,Ekewensi成功进入了第十七届汉语桥外国大学生汉语大会决赛并获得了非洲组的冠军。

南庚戌(Nan Gengxu)是在博茨瓦纳的华裔移民。他认为媒体是中非人民了解对方的重要资源。他在非洲成立了两家媒体,经营着众多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电影制作业务,服务覆盖整个大洲。南庚戌特别喜爱电影,所以他现在在推动中国电影进入非洲,尤其是当地的学校。

他说:“年轻人一定会成为推动和巩固中非关系的重要力量。”

他计划在非洲投资一些移动电影院来展示中国和非洲的电影。

扶贫

中国愿意同非洲分享经验并向非洲国家提供帮助。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左常升表示:“我们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加强与非洲的扶贫合作。左常升补充道:“我们计划在社区开展一系列扶贫试点项目,与当地居民分享中国的经验。”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截止2018年8月,中国已经在52个非洲国家为2122名受训人员开展了扶贫相关的培训项目,受训人员包括职员,学者和其他业内人士。

6月4日,在巴黎召开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非世界遗产发展论坛上,中国旅游业学者张朝枝分享了湖南省张家界市独特的扶贫经验。张朝枝表示,在张家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息息相关,并涉及当地居民、社区、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当地居民越来越受益于由遗产保护推动发展的旅游业。(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