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茶树启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贵州古茶树启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6-27 15: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启动仪式现场

6月27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贵阳市委宣传部指导的2019黔茶文化季暨第13届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在贵阳市启动。

会上,贵州古茶树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启动,以保护贵州古茶树珍贵稀缺的生物资源。

据悉,贵州古茶树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小组是在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下,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贵州省茶科所、贵州大学茶学院,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古茶树集中连片地区的党委、政府等相关单位组成。“申遗工作小组”邀请国内外有关机构参与,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申遗成功。

贵州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品质久负盛名。早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贵茶就已成为朝廷贡茶。两千多年以来,随着茶马古道和丝茶之路的传播,贵茶在世界各地已享有较高的声誉,并在中国古代、现代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贵州作为茶的故乡,全省9个市(州)61个县(市、区)共有120万余株古茶树,其中千年古茶树超万株,是我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1980年7月在贵州晴隆发现的茶籽化石,经我国权威部门鉴定,是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茶籽化石,距今至少有164万年,这将世界茶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余万年以上。

贵州已形成了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互相影响和交融的传统茶文化习俗,为贵州建设茶产业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贵州古茶树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功能拓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申遗工作小组”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有关要求,将古茶树生长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重要的文化和景观资源,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资源。从文化性、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濒危性等6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创新利用,提升贵州茶文化软实力,增强贵州茶品牌市场竞争力,使贵州古茶树资源成为贵州省茶产业之基、文化之脉、品牌之魂、基因之库。(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