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结合全省脱贫攻坚实际,出台十条措施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十条措施对减少填表报数、精简发文数量、减少会议频次、规范材料报送、优化考核评估、统筹督查检查、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资金监管、夯实精准基础、严控庆典活动等十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确保十条措施实施,该省还健全问责机制,切实为基层减负。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侵蚀群众获得感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湖南省常德市政务大厅进行了暗访督查,发现该政务中心业务“异常火爆”。“光看见群众在不同窗口来回跑,反复递交各种材料。”暗访督查组指出,有些群众在办理二手不动产登记时需要到9个窗口排13次队,在不同窗口重复提交多份申请资料,并要等上5个工作日甚至15个工作日才能办好,严重违反了上级相关规定。
执行上级规定有“落差”,服务人民群众就会有“温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动于衷,联系服务群众消极应付,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情况最多、最具典型代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侵蚀群众获得感。
不仅如此,除了服务群众的办证窗口让人“跑断腿”,服务群众的热线电话也经常玩起“躲猫猫”。
去年8月,湖南省在检查各市州、省直单位门户网站和服务热线电话时发现,一些政府门户网站长期不更新、部分单位服务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服务电话形同虚设,打过去永远是‘嘟嘟’声。”参与检查的湖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陈辉云说,一些部门单位的热线电话成了“摆设”,这是“放管服”过程中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问题整治成效体现在群众笑脸上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发挥头雁效应的示范作用。”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上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树标杆,主动做表率。
今年3月25日,湖南省委制定出台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20条措施,对标中央精神,针对喊口号、事难办、不作为等突出问题,逐一明确整治具体措施、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
在减证便民、环保问题等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问题上,湖南省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扛起主责,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矛盾突出的事项得以解决,问题整治的成效逐渐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
“真不敢相信,不到半个小时就把证办完了,与以前相比,现在简直是‘高铁’的速度在办理。”近日,在常德市政务中心,为新买商铺办证的李女士笑着说,她从拿号到办理,最后填好快递地址,全过程都在一个窗口,非常便捷。
通过整改,常德市政务中心改变了过去办事群众多个部门、多个窗口反复排队的局面,实现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站办结,让老百姓交一套资料、跑一个窗口,办证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办理’不仅减少了群众跑腿,也提高了我们的效率。” 常德市政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平均只需要30分钟就能办理一个不动产登记业务。
此外,湖南省还对省直各单位要求基层签订责任状以及实行“一票否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摸清了底数,找准了症结。湖南省委要求加强对“一票否决”事项的归口统筹,坚决防止通过签责任状、搞“一票否决”转嫁责任的做法,激励基层干事创业。(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