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18日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六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学生对来华留学明显更加积极踊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他们在中国留学、生活的经历使他们具有“贯通中外”的优势,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
据香港英文《南华早报》6月16日报道,肯尼亚大学生桑塔娜·穆索尼(Santana Muthoni)决定攻读硕士学位时,她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
24岁的穆索尼来到北京大学,开始研究中非关系,这段经历让她对中国有了最直观的体验。
她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方面的知识,这让我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看待中国问题时也更明智。”
穆索尼去年硕士毕业后回到肯尼亚,开始从事中非交往相关职业,为内罗毕的众多中国和非洲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她表示:“企业和个人都在寻找人才,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以及如何与中国做生意。”
穆索尼是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涌向中国的大批学生中的一员,他们被奖学金、更光明的职业前景以及了解中国企业运作方式的机会吸引。
报道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重振从亚洲到非洲、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贸易。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
报道称,相比之下,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美国留学生仅占在华国际学生总数的7%。
在去年的这些国际学生中,约有6.3万名学生获得了政府奖学金,比2014年增加了55%。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学者劳伦·伊拉·米夏谢克说:“这里可以给那些负担不起美英教育费用的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机会。”
越南学生武庄(Trang Vu)在北京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在欧洲学习了五年之后,她前往中国寻求新的机遇。对于武庄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可以改变对中国人的一些刻板印象,并满足她对中国的长期兴趣。
武庄说,“我从小就对中国充满热情。我是看着各种各样的中国电视剧长大的。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都会遇到一些对华不友好的言论。”
但是,武庄表示,她在中国并没有经历太多的偏见。
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中国问题研究员倪凌超(Adam Ni)表示,认真开展教育外交,对中国实现其全球抱负至关重要。
他说: “这些学生将带回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人脉和其他有助于双边关系的收获。”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