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与家庭支持感知度相关

微信公众号提问:最近总是接到老师的电话,反映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小动作多,就是扰乱课堂纪律。我们一定要摈弃“学校的事,老师全权负责,孩子听课的问题,家长爱莫能助的观念”。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与家庭支持感知度相关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05-16 03: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案例

微信公众号提问:最近总是接到老师的电话,反映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小动作多,就是扰乱课堂纪律。孩子上中学了,跟他讲道理,他都是爱听不听。上课听讲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渠道,我要怎么办才好呢?

专家观点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褚永娟:注意力是学习的关键,上课听讲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的注意力不足相关。相关研究表明,11岁到12岁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时间应当在30分钟左右。

我们研究后发现,学生听课问题的成因基本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对学习目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学习目的不明确,严重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第二是不能自律,抗干扰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常左顾右盼、爱管“闲事”,表面上看似在学习,实际学习效果很差。第三是学习上怕困难,没有一定的毅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第四是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窄。

我们一定要摈弃“学校的事,老师全权负责,孩子听课的问题,家长爱莫能助的观念”。家长必须要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与家庭支持感知度密切相关。家庭支持感知度包括: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的家长的态度支持、亲子亲密度、学生的独立感受、家长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家长语言的态度反应等。

积极、有效的家校合作,对于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耐心和老师交流、沟通,请老师来帮忙。如课堂上发现孩子走神能及时提醒,或暂时调整孩子的座位,让孩子坐在老师比较容易注意到的位置等等。这期间要积极与老师联系,准确把握孩子的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其次,引领、指导孩子制定目标。共同制定每日学习计划表、每周学习计划表或者单科学习计划表。帮助孩子强化目标意识。再者,有效的学习环节包括预习、听课和复习。

最后,想办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要积极寻找适合孩子的活动,让其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论采取哪种措施,坚持才是王道。考验的绝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家校的配合和家长的坚持!

文/本报记者 林艳

(话题征集:在育儿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困惑、迷茫?请您与我们联系,可在教育圆桌微信公众号上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并针对您的话题进行探讨。)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