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5000余名留学生成文化大使

前几天,宁波大学伊朗籍留学生月亮(中文名——编者注)收到浙江卫视某知名综艺节目组的邀请,和一众中国明星一起录制节目。融入宁波、融入中国,月亮只是宁波大学众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留学生(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留学生——编者注)的一个缩影。

宁波大学5000余名留学生成文化大使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9-05-09 08: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前几天,宁波大学伊朗籍留学生月亮(中文名——编者注)收到浙江卫视某知名综艺节目组的邀请,和一众中国明星一起录制节目。融入宁波、融入中国,月亮只是宁波大学众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留学生(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留学生——编者注)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所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包玉刚先生捐建的地方高校,宁波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秉承着改革开放的精神,携带着国际化办学的基因。自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宁波大学已经培养了5000余名“一带一路”留学生。他们或留华发展或归国创业,但共同的是他们都熟悉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已成为两国共同交流发展的文化大使。

近三分之二来自共建国家 他们搭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而来

在2017年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宁波等古港口是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的著名论断,让宁波干部群众备感振奋。作为亚太重要门户区的宁波,依托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勇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举全市之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5年来宁波与“一带一路”各共建国扩大相互间留学生交流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丝路共建国家提供一定的政府奖学金名额,为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合作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深化人才交流合作。

搭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古丝绸之路“活化石”散发出了新魅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其中尤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留学生为主。 这些留学生对宁波的喜爱,也从一组数据上得到印证:2013年宁波大学共有“一带一路”共建国留学生879名,而2018年已经增长到1445名,增长了近1.7倍。2018年宁波大学共有留学生2368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一带一路”共建国留学生,居浙江省属高校之冠。

有些爱上海鲜,有些成为网红…… 他们担任“一带一路”文化大使

有些爱上了海鲜,有些成为了网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宁波大学众多“一带一路”留学生,由于熟知两国文化,活出了自己的个性和精彩,成为不折不扣的“一带一路”文化大使。

在宁波大学医学院老师的培养下,来自乌干达的华约瑟(中文名——编者注)从医学“小白”成为专业过硬的医学生,并进入李惠利东部医院肝胆胰外科做实习医生。华约瑟告诉记者,尽管远隔万里,但乌干达人对中国并不陌生。“我们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相对比较落后,很多医院都没有MRI机、CT机这类设备。中国向乌干达派遣了很多医疗队,还援助了很多药品和医疗器械。”

华约瑟将于今年6月结束本科学习,他目前正在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打算继续在宁大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学成后想回国当医生。“我的国家非常缺乏医疗资源,医生数量也很不足,很多病患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所以我将来想回乌干达当一名医生,用我在宁波学到的医学知识救助更多患者。”

来宁波之前,华约瑟几乎没吃过海鲜,现在他渐渐爱上了吃海鱼和海虾,“但螃蟹还是吃不太习惯,我想我会继续尝试的。”华约瑟笑着说。

有些留学生则由于“比中国人还中国人”而意外成为“网红”。宁波大学留学生兰兰(中文名——编者注)曾以“吃货国的外国小公举”的知乎名而红遍网络,引发多家重量级媒体的“围追堵截”。她是伊朗和加拿大的混血儿,当时在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就读汉语言(对外)本科(商务汉语方向)专业。兰兰爱看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精通各种网络流行语,还能活学活用,被网友戏称为“中文十级”。这个游历过20多个国家的外国妹子能一口气列出中国的十一大好处。本科毕业后兰兰选择继续深造,目前在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攻读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硕士。

还有一位喜欢旅游的拉脱维亚姑娘碧海(中文名——编者注),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整个中国,云南、西藏、海南、黑龙江……这位拉脱维亚姑娘还抓住一切机会,主动融入宁波人的生活,到当地人家中过春节,到企业实习……2015年,她嫁给了宁波本地一位做外贸生意的小伙子。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柴达才老师近期做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94%以上的留学生使用过淘宝购物,86.1%的留学生体验过支付宝支付服务。“是否用过淘宝,是否有支付宝是重要的指标,也是留学生对中国经济认同的标志之一。”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之本在教育。”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段汉武认为教育国际化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5000余名留学生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宁波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都更加国际化了。”

归国创业、解决就业…… 他们促进“一带一路”共同发展

从古丝绸之路“活化石”走向“一带一路”,宁波大学留学生正凭借熟悉两国国情的优势,来促进自己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凭借一袋小小的洗衣粉,来自非洲贝宁的80后小伙毛亚伯(中文名——编者注)打开了一条创业之路。在宁波大学留学期间,他成立了“绿鸽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并找到了宁波产品和贝宁当地需求的一个契合点,开始主打公司自有品牌的“绿鸽子洗衣粉”,仅用一年时间就已经占据贝宁市场近20%的份额。“现在,贝宁人一半以上都会用到我们的洗衣粉。”毛亚伯自豪地说。

凭借“绿鸽子”创业项目,毛亚伯还拿下了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留学生组金奖,作为首批校地合作共建项目进入宁波市镇海区大创园。2018年,仅洗衣粉产品,毛亚伯就向非洲国家销售达442吨,产品远销贝宁、刚果、喀麦隆等10个国家。毛亚伯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和物流,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代理点等方式,“绿鸽子”公司还解决了不少当地人的就业。

孟加拉国留学生明哲(中文名——编者注)成立的公司是目前中国国内最专业的中孟贸易全方位服务商。在孟加拉国成长和中国求学的经历,使他对中孟双方文化、消费方式等的了解和适应程度远高于常人。他在大学结识了多位电子商务领域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和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整合团队多元知识和销售渠道资源,于2015年8月1日创立了公司,从事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商品进出口业务,专线物流和品牌服务。公司旗下拥有中国唯一的出售中国商品到孟加拉的电子商务平台,营业额处于迅猛提升阶段。

在2018年的印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有28名宁波大学医学院留学生通过考试,2013级共有87名印度籍留学生,通过率为32%。至今,宁波大学医学院共有3届印度籍留学生报名参加印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每一届的通过率均超过30%,通过考试的人数已达66人,平均通过率为34.2%,远高于印度国内10%左右的平均通过率。

在华留学经历也成为“一带一路”留学生回国就业的优势。宁大目前共培养印尼留学生1041人,对学生的就业跟踪显示,他们大部分在印尼中资企业海螺集团、OPPO、华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工作,有着不错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

“青年学生的国际流动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鲜空气和充足营养,留学生毕业后充分发挥自己在华留学经历的优势,为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繁荣发展作贡献,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孔晓虹说。

据悉,目前宁波大学共设立有36个全英文授课专业,其中本科12个,硕士17个,博士7个。截至2018年年底,有超过120个国家的2368名国际学生在宁大就读。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在2018年底发布《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报告显示,宁大的整体国际化排名79位,其中学生国际化排名位列46。近年来,宁波大学通过实施“四化管理”理念(即趋同化管理、社会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宁波创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提供宁大方案,贡献宁大智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沂蒙 通讯员 郑俊朋 柴达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杜沂蒙)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