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送暖气象新。春夏之交的贵阳,城乡大地绿意盎然,脱贫攻坚热潮澎湃。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阳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打好“四场硬仗”,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紧紧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紧盯目标标准,补齐短板弱项,确保把“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巩固提升自身脱贫成果。同时,贵阳统筹“两大战场”,打好对口帮扶攻坚战,为全省脱贫攻坚做出省会贡献。
强化顶层设计
“春季攻势”硕果累累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发布了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要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打好“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战役,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果,为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奠定扎实基础。
随后,我市闻令而动,各地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迅速行动,掀起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热潮。
春耕时节,在位于观山湖区温水村的百花湖镇现代高效茶叶基地,几十名茶农正细心地进行茶苗栽培、盖土,一片繁忙景象。
“以前只能守着田土栽苞谷,一年苦到头,也没多少收入。如今在茶叶基地工作,农忙时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比栽苞谷划算多了。”村民卢志琼说,她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不仅脱贫了,日子还越过越红火。
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农民就业,这是我市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村民脱贫的缩影。贵州省发布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贵阳市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贵阳市农村产业革命行动方案》《贵阳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行动方案》《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上部署扶贫攻坚工作,确保稳步高效推进。
蓝图绘就,当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在“春季攻势”的号角之下,贵阳市广大干部群众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春季攻势”结出硕果。
截至4月底,我市共完成低效玉米调减23.67万亩,占省下达任务30万亩的近八成;累计完成蔬菜种植39万亩(次),蔬菜产量47.2万吨;食用菌种植0.55亿棒,食用菌产量1.6万吨;生态家禽累计出栏1231.23万羽,禽蛋1.086万吨;冷水鱼产量182.6吨,产值833.8万元。
此外,全市完成以果、药、茶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6.86万亩,其中,新增果树面积14.58万亩、茶园面积1万亩、中药材面积0.43万亩、其他面积0.85万亩,带动农户5412户,其中贫困户677户1649人。
聚焦六大帮扶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刻,更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
为全面完成全市1.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贵阳继续实施产业帮扶、项目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金融帮扶、社会帮扶六大帮扶,瞄准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
深入实施产业帮扶方面,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围绕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推动贫困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品、一品一业的发展格局,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一个主导产业,同时推进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
深入实施项目帮扶方面,确保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饮水不愁”标准、64个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全面完成农村“组组通”工程建设,自然村村民组光纤通达率达100%,确保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巩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深入实施教育帮扶方面,杜绝因学返贫、贫困失学,深入开展农村师资队伍培训帮扶、学生资助精准帮扶、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帮扶、民办教育专项帮扶、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帮扶等“五大教育帮扶”计划,确保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
深入实施医疗帮扶方面,建立完善“一站式”精准帮扶机制,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0%;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确保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
深入实施金融帮扶方面,推进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农户“五位一体”贷款支农模式向贫困户全覆盖,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
深入实施社会帮扶方面,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开展对外帮扶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实施大市场带动等“六大工程”,带动11个受帮扶县脱贫攻坚。
目前,我市已将任务精准落实到人,结对帮扶责任人100%覆盖拟脱贫户。帮扶项目100%覆盖拟脱贫户,投入资金8070.24万元实施137个种植业项目,覆盖拟脱贫户1508户3321人;投入资金1012.5元实施187个养殖业项目,覆盖拟脱贫户2030户4361人;投入资金16567.21万元实施209个“三变”项目,覆盖拟脱贫户2674户6156人。
担起省会责任
凝聚脱贫强大合力
4月25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办发布会,会上宣读了省人民政府批准18个贫困县(市、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的通告。这18个县(市、区)中,就包括贵阳的帮扶县印江县、镇宁县和麻江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贵阳强化省会意识、担起省会责任、秉持省会标准,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尽锐出战、务求精准,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省脱贫、全省发展。
“以前一家人种水稻和玉米,一亩地只有几百元收入。现在,除了每亩地有800元的流转费,在这里干活每天还能拿到80元的工钱,我们两口子一年纯收入有5万元左右。”近段时间,长顺县广顺镇来远村村民刘帮和每天都到村里的贵阳万亩蔬菜保供基地劳作,他说,他现在已经开上了小轿车,过几年收入增加了,还准备换辆更好的。
村民刘帮和生活的变化,与贵阳帮扶长顺县分不开。在对外帮扶中,贵阳市咬定帮扶目标,围绕长顺、望谟等11个受帮扶贫困县,多举措推动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11个帮扶县调研,指导帮扶工作,多次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问题;市区两级帮扶领导小组共开展工作调度257次,到被帮扶县实地开展对接帮扶365次。
强化体制机制。贵阳市做好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一系列帮扶文件,进一步明确细化帮扶11个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步骤、措施及对外帮扶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
完善资金管理。2016年至2018年,贵阳共落实财政专项帮扶资金3.33亿元。同时,动员企业捐助帮扶资金1056.77万元。全市形成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对外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
凝聚起强大合力,贵阳市对外帮扶交出了令人赞叹的答卷。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贵阳共助推11个贫困县31.2万人脱贫,其中,2016年6.3万人、2017年13.3万人、2018年11.6万人,为全省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贵阳贡献.(记者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