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建设数字中国基础设施,创造智慧社会美好未来

中国电科:建设数字中国基础设施,创造智慧社会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5-05 18: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5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记者今天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今天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后续5天里,展览会将围绕人工智能、卫星应用产业、工业互联网、产学研融合、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智慧城市等方面,向社会公众展示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果。
据介绍,本次参展,中国电科携旗下精锐部队再临榕城,以“建设数字中国基础设施 创造智慧社会美好未来”为主题,展示了集团公司“物联、数联、众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并依托上海市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成果、服务智慧社会的百余款创新应用、护航数字经济的城市网络安全体系,以及多样化的物联传感设备、电科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数字化工作环境等核心产品,展现了中国电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为服务者服务”的技术实力,以及携手社会各界共创共治、共建共享的广博襟怀。

近年来,中国电科立足自身能力禀赋,率先提出了“物联、数联、众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中国电科认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内,构建全要素的感知体系,打破信息孤岛,搭建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平台,实现感知、传输、存储、开发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增值应用,助力政府提供更具价值的公共服务,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数字化、智慧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

为尽快推进理念落地,中国电科与上海、海南、浙江等地强强联手合作,积极开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践。2018年,中国电科与上海市合作,在嘉定区大力推进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以全面感知、高速接入、智能融合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数字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数联”演进。

本次参展,中国电科以一面超大LED屏幕为载体,通过“核心理念”+“互动应用”的形式,立体呈现了集团公司近一年来推进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此外,本次峰会期间,中国电科还将通过展示百余款创新应用、城市网络安全体系,众多核心产品等,凸显了支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能力。

创新应用,服务智慧社会。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中国电科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经济、生态环境、智慧社区等维度,展示了“iCity我的城市”、全域智慧旅游产业监管平台、全域智慧旅游游客服务平台、智慧灯杆综合管理平台、智慧照明监控管理平台、智慧市政GIS系统、智慧市政运维管理平台、基站智能用能综合管理系统、智慧养老、分布式光伏监测系统、智慧水务平台、智慧党建系统、智慧公交系统、城市房产共享平台等百余款创新应用。

安全体系,护航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的安全,起源于物理世界、决胜在虚拟空间。在“物联、数联、众联”的过程中,要同步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防护。会上,中国电科以“理论+实践”思路,首次发布推出“建未来城市之安全生命体”安全核心理念,全面展示了轻量级、多层次的物联感知安全防护能力,以密码广域部署、深度应用为核心的城市全融合数据安全防护与服务能力,展现了推动城市间基础设施安全互联互通、资源要素的安全共享共用,支撑实现城市间协同发展、共赢共荣的强大实力。

重点产品,铸就行业基石。现场,多样化的物联传感设备、电科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数字化工作环境等核心产品,亮点纷呈。站在新起点,新成立的电科云公司全面展示了其品牌及战略布局,并以实物模型方式展示了集装箱式、移动式两型基于申威CPU服务器构建的全国产化数据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通过虚拟现实、三维仿真、人机交互等技术,以立体、直观、可交互的形式,展现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整体架构,单个信息港、信关站及其部署演示,并通过偏远地区、应急救灾、民航通信三大应用场景进行了实战应用;数字化工作环境WE全面展示了“从芯到云”,覆盖CPU、固件、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云平台、大数据、安全BM设备、办公与业务系统等优势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展现了数字化工作环境WE在体系设计与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

据中国电科相关人士介绍,展望未来,电科集团愿与各方共同携手,共建向下体系集成、向上应用支撑的开放合作生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国家治理、社会经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夯实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基础,创造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编辑:富文佳 黄河流)

(赵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