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各科成绩已经达到毕业标准,今天,特意来到医院,给你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我们觉得你很棒……”
4月24日下午5时30分,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肝胆外科大楼13楼,重症监护室(ICU)外,一场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正在举行。
典礼为她而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21岁的华颖。
在辅导员和几名同学代表的见证下,副校长李毅教授宣读校方决定,随后郑重地将毕业证与学位证交给华颖父母。大家纷纷对着手机屏幕为她加油,病床上的华颖有些虚弱,使劲点了点头。
“这估计是我这辈子(参加过的)最伤感的毕业典礼。”典礼结束,满头华发的李毅不禁哽咽。
4月26日清晨,华颖停止了呼吸。
今年年初,华颖以370分的成绩通过了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春天,她将去大连参加复试;6月,在本校顺利毕业。
变故,发生在今年2月。
华颖的父亲记得,2月中旬,女儿打电话告诉他考研笔试成绩,“370分,全家人都很高兴”;仅仅半个月后,女儿再次给他打电话,说自己最近头晕,身体很不舒服,“去做了一些检查,情况不是很好……”
几经辗转,4月初,华颖转入同济医院。4月8日,她被确诊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继发骨髓纤维化、重度贫血。
华颖来自湖北黄冈浠水县农村,家里有个读初中的弟弟,母亲没有工作,一家人靠父亲常年在西安打工维持生活,经济拮据。
得知华颖生病的消息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师生十分着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起捐款:华颖所在班级同学捐款两万余元,学校从教育基金会紧急拨款5万元,师生发起的“水滴筹”网络平台众筹捐款20余万元……
然而,4月23日,正在接受化疗的华颖病情加重,转入ICU。主治医师胡医生介绍,由于并发症,华颖出现了巨脾、左侧胸腔积液等情况,如身体情况允许的话,建议实施脾脏切除手术,但该手术风险较大。若手术成功,华颖恢复情况良好,就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转入ICU的前一天,华颖向表姐汪东洁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因为生病,华颖没能参加研究生考试复试,这成为她的遗憾;但她更忧心的是本科毕业证,她再过两个月才能毕业,华颖希望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她还立下口头遗嘱:如果医治无效,想捐出自己的眼角膜。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夜开会,决定特事特办,为华颖圆梦。
学校连夜布置,赶制好了华颖的大学毕业证与学位证,这才有了病房前的这场微型毕业典礼。
该校还成立了“华颖同学全程精神帮扶工作专班”,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吕慧英教授多次来到ICU外,通过手机对华颖进行心理辅导。
“华颖非常理性,求生欲很强。”吕慧英教授说,重症病人一般会经历否认期、愤怒期、讨价期、抑郁期和接受期,华颖几乎是在进入ICU的当晚完成了这个过程,顺利进入接受期,内心很坚强。
与毕业证、学位证一起颁发的,还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
“实至名归。”华颖的同班同学、团支书余阳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华颖在校时就很优秀。
班级分组作业,华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挑难度最大的部分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英语六级考试,华颖是全班最早通过的3名同学之一;去年3月,华颖着手准备研究生考试,每天清晨6点多起床出门复习,晚上9点多才回到宿舍,“能考370分,在大家意料之中”。
辅导员邓桉树介绍,在校期间,华颖多次荣获校“三好学生”、躬行学子和风华学子奖学金等荣誉。华颖还是校国旗护卫队成员、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入党积极分子。
考完研究生,华颖只休息了1天,就到岗实习了。“没有想到等来这样的结果。”华颖的父亲说,“但女儿特别坚强,生病至今,没有在我和她妈妈面前哭过一次。只有一次,得知病情加重,没忍住滑下了无声的泪水,但很快,就止住了。”
在得知华颖的相关情况后,大连海事大学通过特快专递,邮寄来了学校校园地图、校园文化、《海大研究生》杂志等相关资料,鼓励华颖不要放弃,勇敢与病魔作斗争。
4月25日晚,华颖从医院回到浠水家中。管理学院常务副书记洪斌、辅导员邓桉树,班长张玉昌,好友、团支书于阳,于26日凌晨2时,赶到华颖身边,送她最后一程。
张玉昌拿出不久前做好的全班毕业视频播放给华颖看,华颖看得很认真。看完,她做了个“比心”的手势。
于阳讲起班里每一个同学的近况,讲大家多么牵挂她、多么渴盼她好起来。
“你还记得大二时,我自作主张帮你报名校冬季运动会长跑项目吗?我觉得你能行,能为咱们班争得荣誉。当时你对我说,‘我会加油的’。”张玉昌讲起了大学四年里的点滴小事,“你一直是为目标全力以赴的人,我们都相信你。”
“我曾经承诺等你考上硕士研究生,就放一个大礼炮为你祝贺呢。”张玉昌、于阳与华颖一起,翻看手机里的合影。华颖有时睁开眼看着他们笑笑,有时皱着眉头……
26日5时39分,华颖静静地停止了呼吸。在场的所有人,放声大哭。
华颖去世的消息传到班里,全体同学和部分老师,自发在教室为华颖举行了追思会。暖黄色的烛火跳动,大家为华颖默哀。
追思会后,班级同学合影,大家在前排为华颖留了位置,一齐行注目礼。
陪伴华颖最后一程的那个晚上,对于张玉昌和于阳两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异常难忘。
“我从未如此靠近死亡。”于阳说,“我真正明白生命的坚强与脆弱,生命的永恒与短暂。从今天起,我要珍惜身边每一个人,珍惜相处的每一瞬间。”
毕业之际,张玉昌放弃了浙江一家国企的橄榄枝,选择了赴新疆基层就业。不久,他就要去新的岗位工作了,他说:“我明白了生命的轻与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将尽最大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任丽琼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朱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