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发布

我国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4-03 17: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3日电 (记者 王晓东)4月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主持召开农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发布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编写,这是我国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

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到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田园和美丽家园建设提速,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样板”。

近年来,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先后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开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探索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推动国际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合作与试验示范。这些行动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发展。

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在六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1)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全国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9.28亿亩,认定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48个。(2)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耕地利用强度降低,耕地养分含量稳中有升,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升到24.3克/公斤,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8。(3)产地环境逐步改善。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平均化肥利用率提高到37.8%,农药利用率38.8%,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83.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0%;新疆甘肃等地膜使用重点地区废旧地膜当季回收率近80%。(4)生态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已划定国家级的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5个和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升到55.3%,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明显下降。(5)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全国完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73.9%,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村占比17.4%,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占48.6%。(6)模式探索初见成效。遴选出全域统筹发展型、都市城郊带动型、传统农区循环型3个综合推进类模式和节水、节肥、节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渔业绿色发展7个单项突破类模式,可为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农业更加可持续、农民更加富裕、农村更加美丽宜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