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贺兰石的新生命:90后小美女手工制砚向古人致敬

一块贺兰石的新生命:90后小美女手工制砚向古人致敬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3-25 18: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3月25日电(记者 胡冬梅)贺兰石,为宁夏五宝之首,誉为宁夏的“蓝宝”,产于宁夏贺兰山滚钟口,是大自然经过数亿年的磨练而形成的“精灵”,绿紫两色,天然交错,刚柔相宜。

将贺兰石雕刻成贺兰砚,在清末就已经流传“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 90年出生的小姑娘孟小凡第一次见到贺兰石就被它吸引,开始自己摸索着学习制砚 。

2017年,孟小凡遇到了宁夏闫家砚第四代传承人闫淑丽老师,开始跟随闫淑丽老师学习,从最基础的相石,找平开始一点一点学习,勤学苦练。

此后的她精雕细琢,每一次敲打,每一次打磨,每一次巧妙构思,都是对匠心得最好诠释,慢慢雕琢成一方精致飘逸的砚,端坐于书桌上,古色古香,即使不触,已色香盈袖。

孟小凡说:“看着其貌不扬的一块石头在我手上慢慢展露出它的模样,这种成就感就像母爱一般,更加让我欣喜的是,有人看到我的作品,听到我对手中这块石头的讲解,就和我一样喜欢上的贺兰石。”

如今,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兰砚制作技艺西夏区代表性传承人的孟小凡,希望有一天贺兰砚能够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大家都能以拥有一方砚台为荣。

 

(胡冬梅 余成)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