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有效的乳腺癌联合治疗策略

BACH1能靶向作用于线粒体代谢,降低三羧酸循环中的葡萄糖利用率,对电子传递链(ETC)基因的转录具有负调节作用。通过shRNA干扰BACH1表达或利用血红素降解BACH1,细胞对ETC抑制剂二甲双胍的敏感性增强,可有效抑制细胞系和小鼠肿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有效的乳腺癌联合治疗策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20 07: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等科研人员在《自然》上发表了题为《针对BACH1和线粒体代谢的有效乳腺癌联合治疗》的文章,发现二甲双胍与另一种老药血红素联用,可以靶向治疗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三阴乳腺癌。

据科技部网站报道,线粒体代谢是癌症治疗靶点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等治疗方案有限的癌症治疗中,重新调整代谢途径可以提高代谢抑制剂对癌症的抑制作用。BACH1(BTB-CNC同源体1,BTB and CNC homology 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中。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BACH1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中表达量增加。BACH1能靶向作用于线粒体代谢,降低三羧酸循环中的葡萄糖利用率,对电子传递链(ETC)基因的转录具有负调节作用。通过shRNA干扰BACH1表达或利用血红素降解BACH1,细胞对ETC抑制剂二甲双胍的敏感性增强,可有效抑制细胞系和小鼠肿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而在受到shRNA干扰的细胞中表达抗血红素BACH1突变体可以恢复表型,也可恢复经血红素处理的细胞和肿瘤的二甲双胍抗性。在乳腺癌和其他类型的肿瘤中,BACH1的基因与ETC的基因的表达量均呈负相关。该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和血红素联用在更多类型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