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敲门2小时,嫌疑人先是谎称没听见,随后又称不敢开门;丈夫曾因同样事被抓,媳妇拉上小叔子重操旧业。在一居民小区内,看似普通的一个租户,屋内却堆满了成箱的假冒日化用品。
北京警方联合相关行政部门破获一起销售假冒日化用品案,现场起获洗发液、沐浴露、洁面乳、洗手液等假冒日化用品,涉及20余个知名品牌,共计1600余箱,1万余瓶,价值70余万元。
可疑大货车晚上出没 被民警发现
2019年2月底,丰台公安分局洋桥派出所民警工作中发现,辖区内一居民楼夜晚频繁有货车大批量装卸日化用品。据此情况,丰台分局环食药旅中队迅速开展侦查,确认该居民楼一层某单元房为销售假冒日化用品窝点。3月6日,环食药旅总队会同丰台分局,联合市场监管、药监等行政部门一举捣毁该处售假窝点,将涉案犯罪嫌疑人钟某玲(女,32岁)及其丈夫的弟弟许某坤(男,18岁)抓获。
3月6日一早,北青报记者随环食药旅总队、丰台分局民警来到丰台区某居民楼,准备对销售假冒日化用品人员实施抓捕,并将窝点查抄。早8时许,民警经前期侦查,在确定屋内有人的情况下敲门。但无论民警怎么敲,屋内均无人应答。民警随后表明身份,要求屋内人员开门配合检查,但屋内始终没有一点动静。
房间里的灯是亮着的,窗户也开着,难道是房间还有其他出口,嫌疑人趁民警不注意跑了?带着疑问,民警一边继续敲门,一边试图通过居委会联系房东前来开门。
期间,约2个小时时间里,民警不时敲门要求屋内人打开房门,但始终无人应答。在房东叫门无果后,民警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联系开锁公司前来开锁。
就在开锁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开锁的过程中,房门突然打开了。原来,嫌疑人钟某玲、许某坤就一直躲在房间里。在民警询问二人,之前两个小时为何一直不开门,二人先是表示根本没听见有人敲门,随后又改口称,不知道外面是什么人,不敢开门。
而当民警询问二人屋内的箱子里都是什么东西时,二人均表示“根本不是自己的东西,都是别人留下的”。
屋内全是假货 拉上小叔子参与
走进房间,北青报记者看到,在不足60平米的两居室内,堆满了成箱的洗发水、沐浴露、洗面乳等各种知名品牌日化用品。此外,屋外小院内也堆满了日化用品。后经相关品牌权利人鉴定,上述物品均为假冒产品。
经查,民警了解到,钟某玲自2018年起,开始从事销售假冒日化用品的“生意”,从外地大量购入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保洁用品,存放在住房内伺机销售,牟取暴利。
在售假过程中,钟某玲还雇佣其夫弟许某坤参与。钟某玲主要负责订货、联系买家及结算货款,许某坤负责接收、配货、发送货物。
丈夫曾被判刑 女子仍步后尘
北青报记者从警方获悉,钟某玲的丈夫许某孟在2017年5月,就曾因销售知名品牌日化用品被丰台警方抓获。
北青报记者通过搜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2016年至2017年5月间,许某孟通过从他人处购买假冒知名日化用品,存放在住所内,再加价出售。被民警抓获时,民警从其住所起获日化用品达人民币56万余元。最终,许某孟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丰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3万元。
丈夫还在缓刑期内,钟某铃并没有吸取丈夫的教训,最终,钟某玲、许某坤二人因涉嫌《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丰台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假冒伪劣日化用品为降低成本,常常使用与假冒品牌味道相近的劣质化工原料和香精勾兑,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脱发、皮肤红肿、过敏等情况,严重的会危及人体健康。北京警方将会同相关行政部门持续打击此类制售假冒日化用品违法犯罪行为,让制假售假者无处遁形。在此警方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日化用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选择大型商场超市,并索要发票;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日化用品请谨慎购买,避免贪图便宜上当受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摄/北京青年报记者 黑克
(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