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日报》聚焦湖南供给侧改革,推出《湖南发展新兴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专题报道
新兴技术正在推动中国中部省份湖南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当地高级官员表示。
新兴技术指的是人们认为能够改变现状的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新能源汽车等。
湖南省长许达哲表示,这些高科技为湖南的制造业注入活力,并助其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湖南将加快培育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支持钢铁、建筑、轻工、食品、有色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许达哲说。
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湖南有超过10万家公司采用云计算技术,全省90余个大数据工业园区培育了近1000家互联网公司。此外,湖南还启动了一个智能网联车试验区。
电动汽车制造业已成为该省最大的产业之一。新兴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其产量占到全球的20%以上。湖南全省有13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年产量超过5万辆。湖南的小零件制造业曾经是其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如今也呈现出繁荣之势。
湖南这一举措恰逢中央政府计划在设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领域扩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宣布,已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99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并表示将与湖南省政府合作,推动装备、铁路、飞机发动机、数字信息和新材料的开发。在所选的99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来自湖南。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是被选中进行产业转型的公司之一。华菱衡钢在提升智能装备功能与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并与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在生产制造环节,系统地采集原材料、产品、工艺、设备、人员等生产有效信息,全面实现了产品的可溯性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斯祥说:“下阶段,我们将通过大数据应用中的清洗、整合等手段,积累有效数据、建立自我学习模型、不断完善优化生产工艺、动态分析品质趋势、智能预测设备故障,最终实现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的目标,实现企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上新台阶”他还表示,该集团得到了当地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
“我们希望政府在规划中设计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引进智能控制新理念和技术,完善企业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穿针引线,帮企业和学术院校之间建立更为宽广合作渠道。”程斯祥说。
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峰也有类似的看法。“正是湖南有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定位,所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此外,在航天新技术方面,我们还得到了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的技术支持。”
据悉,该公司计划今年向太空发送约20颗微型卫星,并计划在遥感和物联网等领域进行更深的探索。(记者 冯志伟 刘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