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狂欢“闹”元宵:洞见中国传统节日IP“诞生记”

在中国古代,上元夜结伴赏灯的“仪式感”,酝酿出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情与浪漫。端午粽子、中秋月饼、冬至饺子、夏至面……元宵节依然如此,汤圆就是这个节日的“标配食品”。

全民狂欢“闹”元宵:洞见中国传统节日IP“诞生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2-19 19: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全民狂欢“闹”元宵:洞见中国传统节日IP“诞生记”

图为:江苏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赏灯人潮涌动范宇斌摄

(新春走基层)全民狂欢“闹”元宵:洞见中国传统节日IP“诞生记”

中新网杭州2月19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行至高潮的“中国年”,元宵之际,故宫博物院又添“一把火”:快600岁的紫禁城首次以博物院身份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将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紫禁城上元之夜”燃起民众“进宫刷夜”的无限热情。

图为:猪年花灯 范宇斌 摄

相较于追求阖家团聚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则属于中国人的“狂欢节”。走出家门赏花灯、猜灯谜、看舞龙舞狮,才是打开元宵节的“正确方式”。

“花市灯如昼”,赏花灯是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在中国古代,上元夜结伴赏灯的“仪式感”,酝酿出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情与浪漫。

图为:赏花灯 范宇斌 摄

时代变迁,月与灯依旧。

在浙江黄岩,再现邻里携伴,提灯游巷,重温旧时元宵盛景;在江苏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千年古渡与“小猪佩奇”花灯,相映成趣;在香港,璀璨夺目的彩灯会,融入了音乐舞蹈表演、马戏表演、掌故及灯谜竞猜等活动,为新春增添热闹气氛。

图为:听戏 范宇斌 摄

“上元之夜”成为刷屏的热议话题,古老的故宫焕发生机“逆生长”。全民狂欢“闹”元宵正成为一道“文化大餐”,折射出传统节日与社会发展一同“日日新”。

在中国,食物构成了传统节日文化谱系的另一重要元素。

端午粽子、中秋月饼、冬至饺子、夏至面……元宵节依然如此,汤圆就是这个节日的“标配食品”。

“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从南宋词人史浩《粉蝶儿·咏圆子》中描绘的“浮圆子”(汤圆),到如今,汤圆已经从纯粹的“节日食品”变成了“日常食品”,带动着食品消费。据京东18日发布的《元宵节前期消费大数据》显示:元宵和汤圆的销量在元宵节前期都得到了大幅增长,环比增幅分别超过520%和240%。

  图为:“小猪佩奇”花灯吸引年轻人喜爱 范宇斌 摄

“吃元宵和赏灯是元宵习俗中的两件大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认为,鲜明的“节庆符号”是元宵节一直在传统节庆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也让元宵节在国际舞台上更容易被传播、被识别。

他表示,通过社交网络等新兴的传播方式,自带“社会狂欢”属性的元宵节,更容易链接起民众,尤其是年轻人,通过精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活动,让喜庆有更广泛的意义。(完)

(范宇斌)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