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中的火车站:守望家和远方

题:元宵节中的火车站:守望家和远方 ”  望着候车大厅的人来人往,坐在咖啡厅里的安娜格外兴奋。“今年的中国春节我在学校吃到了中国饺子,过去我们在俄罗斯过俄历新年时也是吃饺子,所以真的十分亲切。

元宵节中的火车站:守望家和远方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2-19 22: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元宵节中的火车站:守望家和远方

图为杭州东站。张煜欢摄

中新网杭州2月19日电 题:元宵节中的火车站:守望家和远方

作者 张煜欢 应欣睿

19日,逢元宵佳节,2019年春运来到第30天。

这一天,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8万人次。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这百余万人潮中,有人踏上归家路,有人开启新旅程,有人则为来来往往的旅客伫足坚守。

“今年的年夜饭又没有赶上,回家的时候已经太晚了。”48岁的邵元明在杭州东站做了7年保洁,已有多年没能赶回家吃年夜饭。今年除夕,当老婆孩子都回到江西老家张罗过年的时候,他仍留在车站为往来旅人“梳洗”着归家的站台。

图为杭州东站。张煜欢 摄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邵元明说,春运期间车站内保洁力量是最为紧缺的,“最忙的时候就属过年前几天,人流量实在太大了。人一多,垃圾筒也是‘翻山倒海’。”

但令邵元明欣慰的是,近几年来旅客素质大幅度提高,和早年相比,如今人们在火车站内的随地乱丢等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

建德站为旅客送上元宵。建德站 摄

“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那是在所不辞的。”邵元明说,“但一座城市的环境卫生不仅要靠我们保洁员,人们的文明涵养也很重要。”

在候车大厅的玻璃窗前,30岁的熊春洪望着一窗之隔的杭州城出了神。他正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之一。今年是他从贵州毕节到浙江务工的第七个年头,也是七年来首次在家过元宵节。

“之前每次回家,在家连屁股都没坐热就得赶回工地,时间都耗在了路上。”他笑着说,如今来杭只需7个小时的动车,过年回家看妻儿方便了不少,“早上临行前我吃了口汤圆才出的门,也算是过了次元宵瘾。”

  来自俄罗斯的安娜。 应欣睿 摄

看着手机里妻儿的照片,熊春洪说,“家乡虽穷,只要亲人在,再穷的地方都是美的。新的一年我也要努力赚钱养家,让远方的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望着候车大厅的人来人往,坐在咖啡厅里的安娜格外兴奋。来自俄罗斯的安娜是上海大学大二的留学生,今年20岁,这是她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中国年。为了与家人共同分享这个不一样的节日,她将母亲从俄罗斯接到了身边。

“今年的中国春节我在学校吃到了中国饺子,过去我们在俄罗斯过俄历新年时也是吃饺子,所以真的十分亲切。”安娜说,她的学校还特地为留学生准备了一系列丰富的新春活动,如包饺子、写春联,元宵节也有猜灯谜、做汤圆等活动。

“我的家乡虽然离这里很远,但是和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可以过上一个幸福年。”安娜说,“现在,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完)

(张煜欢 应欣睿)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