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家庭外地旅游:寒冬看到有花开

题:藏族家庭外地旅游:寒冬看到有花开 与此同时,也有大批过去守在家礼佛、宴请亲友、唱歌跳舞过新年的藏地,也悄然掀起“旅游过年”。甘南藏族民俗研究者洛桑扎西认为,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春节期间越来越多儿女选择带父母旅游过年。

藏族家庭外地旅游:寒冬看到有花开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2-11 16: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春见闻)藏族家庭外地旅游:寒冬看到有花开

中新社兰州2月11日电 题:藏族家庭外地旅游:寒冬看到有花开

中新社记者 南如卓玛

今年春节,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的仁青一家去了拉萨。“每天早上出发陪母亲转经筒,一天走一两万步。”午后仁青就找一处甜茶店喝茶、听音乐。母亲拉毛草老人坐在大昭寺广场晒太阳,手中不停地转念珠,看来往行人。

“我出生到现在,过年就在村里,从没离开过。”拉毛草老人说,之前以为过年时城市里商店关门、人们也都回家了,没想到这么热闹。“自己腿脚不好,每天在大昭寺门口看朝拜磕头的人,也是一种福气。”她十分感谢儿子一家,让她感受到了不同的过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方式的转变,“阖家团圆”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发展。旅游过年持续升温,逐渐成为新风尚。中国文化和旅游部10日披露,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有4.15亿人次旅游过年。

与此同时,也有大批过去守在家礼佛、宴请亲友、唱歌跳舞过新年的藏地,也悄然掀起“旅游过年”。拉萨、成都,甚至是泰国普吉岛、海南三亚等海岛城市,都是他们自由的选择。

和儿孙在泰国普吉岛度过春节七天的藏族老人欧洁草第一次出国,与在家乡甘南夏河裹着大棉袄不同,11日返回甘肃兰州的她向亲友讲述泰国见闻,出国之前怕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等担忧全无,导游和当地人都很热情。泰国之行也成为老人第一次年夜饭“不吃牛羊肉吃海鲜”的难忘新年。

76岁的藏族老人扎西和老伴、女儿自驾游在成都过年。看过乐山大佛,又站到了峨眉山金顶下,两位七旬老人不敢想象“窗外,开着油菜花,满园都是绿油油的青菜,真是好地方”。与甘南迭部冰天雪地的天气相比,老人第一次在寒冬季节看到“春暖花开”,感到十分新奇。

“40年前,家里靠养几只羊,养育了四个儿女。27年前,卖掉一匹马攒的钱,坐几天几夜卧铺火车去了拉萨,33天以后才回到家,走后曾一度和家人失联,没有报平安的途径。”扎西老人感慨,现在日行千里,每日通过手机视频,可以随时随地和家人分享见闻,他感到非常幸福。

甘南藏族民俗研究者洛桑扎西认为,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春节期间越来越多儿女选择带父母旅游过年。而藏地老人,也开始转变观念,接受子女的“贴心安排”,只要一家团圆哪里都是年。(完)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