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大凉山49载的慢火车成中国彝区“致富车”

题:穿行大凉山49载的慢火车成中国彝区“致富车”普雄站是5633次列车的始发站,这趟慢火车行程353公里,时速不超过40公里,沿途停靠26站,其中21站位于凉山山区,平均每12分钟便停靠到站一次。

穿行大凉山49载的慢火车成中国彝区“致富车”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1-31 15: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春见闻)穿行大凉山49载的慢火车成中国彝区“致富车”

中新社凉山1月31日电 题:穿行大凉山49载的慢火车成中国彝区“致富车”

作者 王鹏

早上七点,天刚蒙蒙亮。四川大凉山深处的小镇普雄传来狗叫和鸡鸣。歪歪扭扭的水泥路上,人们背着背篓往火车站走去。人群中,46岁的村民为色五哈和同伴肩挑背扛着几十只鸡鸭,准备去冕宁县贩卖。临近春节,肉类需求猛涨,他期望再赚一笔。

随着火车不断提速、特别是高铁时代的到来,曾经在中国铁路客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绿皮慢火车,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在部分偏远地区,慢火车运行依旧,不可取代。

穿行在四川凉山州的5633次列车,自1970年通车以来,正是用缓慢的速度,带动着许多民众脱贫致富,也见证了中国彝区几十年的变迁。

普雄站是5633次列车的始发站,这趟慢火车行程353公里,时速不超过40公里,沿途停靠26站,其中21站位于凉山山区,平均每12分钟便停靠到站一次。站台上,列车长阿西阿呷正指挥乘客将土豆、木材、家禽、牲畜等装上火车。

作为5633次列车上唯一一位彝族列车长,44岁的阿西阿呷已在此工作了23年。她告诉记者,慢火车是沿途彝族民众的“致富车”,许多人通过火车运送农副产品,从交通不便的偏远小镇带到附近的县城贩卖,“火车票多年没涨价,硬座全程票价25.5元(人民币,下同),最低仅需2元。”

为了方便沿途民众放置货物,铁路部门特意将每节车厢的前后两排座位拆除,同时改造出一节车厢用于放置家禽和牲畜,最繁忙的时候,几十只羊在车厢里咩咩叫。

将几十只鸡鸭装上车后,为色五哈告诉记者,通过慢火车贩鸡的生意他已做了十几年,自己平时每隔一天就要走一趟,一年下来能收入上万元。“冕宁县城的肉类需求大,销路广,坐慢火车方便又便宜。”

“慢火车不仅是大家的致富路,也见证了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阿西阿呷回忆,三十多年前她还在上小学,慢火车是自己的“校车”,从一个叫白石岩的小站坐到越西站只需十几分钟,走山路却要两个小时。但那时跟她一起上学的伙伴很少,“很多人读着读着就不读了”。

而近年来,慢火车已成为沿途学生名副其实的“校车”。“乘坐慢火车去县城读书的彝族孩子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每逢周五、周日,车厢里尽是扎堆的学生娃们。”阿西阿呷说,那时整个车厢里都是快活的气氛,“孩子们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笑成一片。”

阿西阿呷告诉记者,2017年铁路部门还特意调整了5633次的列车时刻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到沿线上学和回家的学生。

目前在西昌读初二的阿西木支是坐着这列“校车”长大的。读小学时,他从尼波镇前往喜德县,读初中后又从泸沽镇前往西昌,每一站都是慢火车的停靠点。“这个火车可以说是我的童年记忆,从小坐到大,小时候还因为睡着坐过站好几次。”他挠着头笑道。

临近中午,5633次列车停靠在了冕宁站,为色五哈和同伴又将鸡鸭从火车上运下。几分钟后,汽笛声响起,慢火车接着向大山深处开去。

目前,在中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的偏远贫困地区,81对公益扶贫慢火车仍在开行,继续着它们的使命。(完)

(王鹏)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