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演员聂远:演戏、公益需要匠心精细
入行18年,聂远再次迎来了事业的新高峰,凭借宫廷剧《延禧攻略》备受关注的他近日做客人民网公益星播客,深入探讨演员的匠心和责任。在他看来,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无论是工作还是做公益,都要讲究一个“传递”。
演员聂远做客人民网《公益星播客》访谈节目
“演员也是手艺人,要有‘工匠精神’”
2000年,聂远大学毕业,次年参演《天下粮仓》,饰演少年乾隆。谈起18年前的经历,聂远如数家珍:“刚刚从学校走进片场,表演还非常青涩,带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意气。但因为饰演的是刚刚登基的乾隆,状态还算准确,加上导演吴子牛老师的精准把控,才使得角色塑造严谨,最终收获了比较好的口碑。”
再次饰演乾隆,聂远感慨良多,他坦言,如此专业的制作团队、认真较劲的工作人员非常难遇,这样严谨流畅的好剧本则更加难得。之所以能够将角色塑造得立体丰满,灵动多面,要归功于剧本给予了演员发挥的可能。“乾隆不只是皇帝,更是丈夫、儿子、兄弟,剧中巧妙地设计了许多皇帝与妃子、太后、大臣的对手戏,使得演员可以融入自己对于生活和表演的认知,从而让角色看起来更加接地气。”
聂远表示,不只《延禧攻略》,之前参演的很多作品都可以说是匠心之作,像《汗血宝马》、《贞观长歌》等等。“自己做演员快20年了,积累了一些关于表演的感悟与心得,想把对于历史和人物的解读诠释给大家,更想把老一代艺术家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与公众将演员认知为明星不同,在聂远看来,演员是一种手艺人。“表演是一门手艺,演员需要工匠精神,要秉承初心,扎实经验,将手艺传递给年轻一代。”演而优则导,聂远表示,未来有机会想做一回导演。“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导演,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如果不能呈现一个值得认可的作品就绝不得过且过,这是我的人生信条。”
“做公益无需计划,可以随时出发”
2002年到2012年是聂远参与公益的第一个十年,这期间聂远更多的精力用于帮助和建设家乡,他谦虚地说道:“我的家乡贵州美丽迷人,山水如画,同时她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我的能力有限,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
公益上,聂远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公益的本质是给予帮助,能把爱和温暖带到需要帮助的地方,同时把这种意识传递给身边的人,就足够了。”他强调,做公益不应拘泥于身份和形式,有时它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一份温暖。
近期,聂远携手百度公益,通过直播的形式发起守护非遗公益项目。“《延禧攻略》中有很多令人震撼的非遗文化,能够为守护非遗发声,我觉得非常荣幸。”聂远看来,这一项目归根结底也是一种传递。“我们将信息传递给大家,让大家更了解非遗,从而更好地守护非遗。”
当被问及公益计划,聂远坦言:“公益说小了就是献爱心,遇到合适的项目我愿意即刻加入,随时出发。”
“不忘初心,执着奋进,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延禧攻略》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世事不会尽如人意,所以你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到你内心足够强大,等到有一天你不再受制于人,等到天时、地利、人和”。回首出道以来的经历,从青春懵懂到稳重成熟,聂远看来,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高峰和低谷,困境中我们要坚守初心,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如今备受关注,聂远开心与感激之余,也感受到了压力,“担心下一部作品达不到观众的预期”。
为了保证好的状态,聂远每天拍完戏后都坚持跑8至10公里,这也使得荧幕中的他,看起来更符合史料中记载的乾隆皇帝清瘦的形象。“演员应该把对角色的喜爱看重于其他的一切,深入研究、反复琢磨,最终将自身隐藏于角色背后,带领观众体会人物本身的一悲一喜。”
聂远告诉记者,有机会愿意尝试一下喜剧角色。“喜剧看似轻松简单,实则很难驾驭。我很敬佩徐峥老师、黄渤老师,能够将喜剧演绎出‘笑中有泪,泪过明理’的效果。”
节目最后,聂远感慨:“年轻的时候觉得演员是一个聚光灯下的职业,迷人的镁光、会聚的眼神让人心潮澎湃。而现在,觉得表演就是一门技能,一门手艺。作为一名演员,要不断充实自我、磨砺演技,将自己的手艺做精做细。”不只是演员,聂远认为所有的职业都是如此。“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与汗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付之以执着和热爱,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精彩。”
(唐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