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告诉我们,英国脱欧大结局不会很糟糕

最近,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被议会高票否决之后,1月16日晚间,针对梅首相的不信任动议投票结果出炉,她以325票比306票险胜,得以继续首相之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结果是非常令人“蒙圈”的:一方面无比讨厌梅的脱欧方案,但又非让梅继续领导脱欧。

资本告诉我们,英国脱欧大结局不会很糟糕

来源:新京报 2019-01-22 01: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资本告诉我们,英国脱欧大结局不会很糟糕

犀赵牛渚

资本作为“预言家”,在历史“大事件”的预测中,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从利润最大化出发,资本显然喜欢“留欧”或者“软脱欧”。

最近,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被议会高票否决之后,1月16日晚间,针对梅首相的不信任动议投票结果出炉,她以325票比306票险胜,得以继续首相之位。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结果是非常令人“蒙圈”的:一方面无比讨厌梅的脱欧方案,但又非让梅继续领导脱欧。

英国人的这种“分裂”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但英国脱欧确实是牵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走向的“大事件”,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希望英国脱欧能顺利进行,不要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所以,各方都对英国脱欧结局保持高度关注。

那么,如何才能猜对这个“大结局”呢?国际资本的流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观察视角。

资本最是无情,但也最为诚实,可以说是信心的试金石。资本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往往不经意地扮演着预言家的角色。

1803-181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国债的平均利率为3.7%,而法国信用最好的债务利率也达到了6.1%。也就是说更多的资本是流向英国的,资本市场并不相信法国能打败英国,所以要求法国支付更高的利息。资本站在了英国一方,也最终站在了获胜者一方。

德国在二战爆发前曾在伦敦发行以英镑计价的国债,在全球资本市场以较低的利率融资,但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德国国债的价格迅速跌至面值的3%-5%,如同废纸一张。虽然希特勒德国看上去咄咄逼人,但资本从一开始就不相信德国能赢到最后。

所以,资本作为“预言家”,在历史“大事件”的预测中,表现是可圈可点的。资本的预测逻辑仍可运用到今天对脱欧结局的分析中。

从利润最大化出发,资本显然喜欢“留欧”或者“软脱欧”。在1月15日脱欧协议表决前,资本市场显然对协议的通过持悲观态度,英镑兑美元汇率跌破1.28美元。表决结果公布后,英镑兑美元汇率继续下挫,最低触及1.2668美元,但之后转涨,最高报1.2916美元。在16日梅赢得信任投票后,英镑保持稳定,基本持平于1.2872美元。

在国际社会对脱欧前景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资本市场反而“情绪稳定”,英镑走出的行情出乎意料的“稳”。换句话说,资本市场对后续的脱欧进程有信心。但这个信心来自哪里呢?

其实英国议会这两次投票结果所透露出的信息,已充分暴露了英国人的底牌。虽然梅的脱欧协议不受欢迎,但英国也不愿意接受无协议脱欧。那么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可以修改梅的协议,但还是要遵循梅的“软脱欧”原则。

正是看到了“软脱欧”的前景仍可期,资本市场才出乎意料地没有大幅波动。资本这次能猜对脱欧的“大结局”吗?

按照议会1月10日通过的修正案,英国政府将在本月21日向其提出备选计划(B计划)。议会则会在29日表决。特雷莎·梅的B计划会得到议会支持吗?可以接着往下看。

□赵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