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艇长,发现异常噪声!”大洋深处,一名声呐兵大声报告“敌情”,艇长立刻下达命令,钢铁“巨鲸”与对手玩起了“捉迷藏”。
这位声呐兵名叫张磊,是海军某潜艇部队声呐技师。他坚守声呐战位22年,参与新型潜艇极限深潜等30多项重大任务,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海军技术能手”,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被誉为水下“顺风耳”。
那年盛夏,潜艇正在某海域潜航。“出现可疑目标!”不当更的张磊发现情况异常,立刻抓起耳机甄别起来。他结合指控部位相关解算结果,向艇长提出合理建议。身经百战的张磊说:“每次出海都是一场考试,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局。”
潜艇以其隐蔽性、灵活性、突击性等无可替代的优势纵横深海,被称为“大洋杀手”。声呐兵担负着目标捕捉、跟踪等任务,他们要综合不同海区、水文和目标舰类型等情况,凭经验在汪洋大海中,将目标舰船准确无误地判别出来。
张磊刚入伍时,尽管被教员表扬为“天生是干声呐的料”,但由于当时艇少人多,加上专业能力存在差距,他很少有机会跟艇出海。后来,在选晋士官的当口,他感到了“技不如人、别扭死人”的尴尬。
“我要努力站到跟艇出海的行列中!”随着新装备列装步伐加快,新艇员队陆续组建,张磊主动申请加入。
听音判型是声呐兵的基本功。为了备战专业比武,连续4个月,张磊除了睡觉、吃饭外,从未让耳机离开耳朵,先后听坏了2台录音机,甚至听到耳肌发炎、流脓水。就算这样,张磊也不肯作罢,滴上双氧水,又加紧练起来。
那年秋天,部队声呐专业比武如期展开。比赛要求参赛队员在许多噪声目标中,以最快速度判出噪声目标的舰型等内容。经过6轮较量,最后剩下张磊与一位战友难分伯仲。
“挑选比武范围外的噪声目标,加试一轮!”听音室内,参加比武的50多名选手围拢过来,目光聚焦这场高手对决。工作人员按下录音机播放键。
最终,张磊以较对手更加精确“1转”的微弱优势摘得桂冠。正是这一仗,让张磊坚定了学好专业、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潜艇是一座海上科技城堡,汇集了上百家工厂、科研院所生产的数千台设备。张磊和战友辗转全国各地,深入厂家、科研院所,钻进仍在建造中的潜艇,摸管路、学潜构,争当“活管路”“活电路”。
某船厂,深夜时分,依岸而泊的潜艇内,张磊正拿着手电筒,对照设备图纸摸排管路。白天,张磊则跟着厂方技术人员,盯着师傅安装、检测和调试装备,听专家讲装备结构、操作要点、常见故障症状和排故方法。为了抓住每分每秒,张磊索性让战友带饭上艇,困了盖上棉被倒头便睡。
正是凭着这样一股钻劲,张磊逐渐啃下新型声呐技术的“硬骨头”。由他提出的36项改进建议均被采纳,厂方还破例聘他为“声呐系统工程师”。
某海域,新型潜艇正在进行一次重要试验。在搜索接“敌”的关键时刻,突然,声呐显控台受到“强噪”干扰,显示界面一片模糊,耳机里全是刺耳的杂音。试验被迫暂停。
考验张磊的时刻到了。只见他操起万用表和示波器,一头钻进舱室,熟练地连续做了2次测量。
“ 烧毁,换电源!”张磊朗声报告。几分钟后,备件换好、通电,装备恢复正常。试验现场,海上指挥员不禁竖起大拇指:“好样的,真不愧是声呐‘王牌兵’!”(曾利辉 黄育平)
(曾利辉 黄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