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当邓小平引领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时,他可曾想到中国会蜕变为今时今日的强盛大国?我将受邀参加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一场校友活动并发表餐后演讲。到时候,我想问问现场观众:40年前,有人关注过中国吗?我承认我没有,而且我想那个时候除了一小撮国际思想家外,鲜少有人把目光投向中国。
40年前鲜少有人关注中国
1978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刚刚结束的通胀十年、油价飙升及其带来的新挑战、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以及日本的强势崛起上。
正是油价危机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让我进入国际金融领域,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初获得第一份专业工作。我记得当时几乎没有人关注中国的崛起抑或中国的改革路径。
我在纽约待了两年半后,于1988年年中回到英国在一家瑞士银行工作。1990年,我第一次前往中国,那次北京之行给我留下了三个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印象是北京街头汽车稀少,放眼望去满是老式脚踏自行车。第二个是我去爬了八达岭长城,最后几里路完全是土路。第三个是我在北京街头闲逛时不经意间发现街市贸易正在萌芽。
中国在解决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90年代后期,特别是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到访中国的次数不下于10次。作为高盛合伙人,中国在帮助、尤其是间接性地阻止危机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期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美国时任财政部长鲍勃•鲁宾改变了不干预外汇市场的立场,采取了适时且规模适中的干预措施,阻止美元兑日元汇率进一步上升。
日元随后调转方向大幅升值,亚洲金融危机也随之结束。而鲁宾之所以做此决定,是因为如果日元继续贬值,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让人民币贬值。这让我意识到中国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间接影响。
三年后的2001年,我提出“金砖四国”(BRIC)这一名词来描述巴西、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潜在崛起。在世纪之交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和印度都已逐渐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俄罗斯和巴西的经济发展态势也比较乐观。
“金砖四国”中最重要的成员
事实上,即使在当时,中国在“金砖四国”中也是最重要的存在,随后几年,中国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全球市场,涉及大宗商品、奢侈品等多个领域。
2003年,高盛曾发布一份报告描绘2050年的全球经济图景,以表格的形式预测“金砖四国”分别将在哪一年超越发达国家。其中写道,中国将在2015年超过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而中国提前5年达成了这一“目标”,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是日本的两倍。
中国的发展超越所有预期
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金砖四国”的发展速度均超越了我此前的预期,但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一直持续下去,当然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到2017年底,中国的名义GDP达到12.7万亿美元,是其他三个金砖国家GDP总量之和的两倍多。仅2017年,中国的名义GDP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在一年内创造出一个新的澳大利亚。
正因为如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劲驱动力。
未来的挑战及优先事项
我们最初预测,2025年至2030年,以当前的美元计算,中国的名义GDP总量将追上美国。中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但这个目标并不是必然会达成。
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和货币在内,正在贬值。如果人民币的跌势持续下去,中国将难以实现在2030年前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目标。更重要的是,中国实现其他更重要目标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比如让国民财富翻一番、进一步实现经济再平衡等。
打造更美好的未来需要做些什么?
在我看来,首先,中国需要在未来十年保持5-6%的经济增长率,并出台政策促进国内收入增长,进而推动个人消费增长。第二,中国需要采取与这个目标一致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我认为中国政府将需要彻底改革户籍制度,继续推进环保政策,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这对于中国的长期经济和社会健康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须提供更多共享所有权
最后一个建议是关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认为中国必须考虑提供更多该倡议的共享所有权,让其他国家更积极地、更深入地参与进来。
中国的未来40年将和过去40年一样精彩。我希望,中国在这一时期,甚至在头一个十年里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对此,我满怀期待。
(本文作者为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此文摘编自其即将出版的新书《沉睡的巨人醒来》。)
(吉姆•奥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