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月26日电(记者 赵磊 匡林华) 1月26日上午,北航“月宫一号”实验室内“月宫365”实验举行第二次换班仪式。
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换班以来,二组4名志愿者刘光辉、伊志豪、褚正佩、王伟已在“月宫一号”实验舱中连续驻留了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将于2018年5月10日结束,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据了解, “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可以在高闭合度环境下栽培多种粮食、蔬菜、水果、蘑菇等,还可利用植物不可食生物量培养黄粉虫。
综合舱面积42平方米,高度2.5米,每个植物舱面积50-60平方米,高度3.5米,其中包括4间卧室、饮食交流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和动物养殖间。在此之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这项技术。
1月26日上午,北航“月宫一号”实验室内“月宫365”实验举行第二次换班仪式。(李济辰 摄)
二组4名志愿者刘光辉、伊志豪、褚正佩、王伟已在“月宫一号”实验舱中连续驻留了200天。(王宇辰 摄)
“月宫一号”的系统闭合度与运行时间也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史越 摄)
“月宫365”实验第二次换班仪式现场。(史越 摄)
二组4名志愿者刘光辉、伊志豪、褚正佩、王伟。(王宇辰 摄)
“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将于2018年5月10日结束。(李济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