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二十一:一场没有西方理论的经济改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0-11 12:40:56

编者按:1981年,龙安志(Laurence Brahm)以大学交换生的身份第一次从美国来到中国,此后近4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他是律师、作家,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员。他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

自2018年5月24日起,中国日报网每周四刊发一篇连载文章,讲述龙安志眼中过去40年中国发生的巨变,敬请关注。


【老外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二十一:一场没有西方理论的经济改革

作者和智利前总统巴切莱特·赫里亚(Michelle Bachelet)访华期间合影。[龙安志供图]


进入春天,北京依然寒风阵阵,不过花香也悄悄探出头来。2000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记者会上,一名记者向朱镕基总理提问,询问他任期结束后希望以何种方式被中国人民记住。

朱镕基总理笑了笑,然后回答道:“我只希望我离开这个岗位后人民群众可以说一句话,‘他是一位清廉的官员,不是贪官。’这样我就满足了。如果人民群众说朱镕基任上办了一些实事,那我一定要感谢大家。”

自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起,朱镕基在1992年至2002年的关键十年里,引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他把行政指挥与市场经济的工具大胆地结合起来,将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21.7%大幅降低至2000年的1%,同一时期的GDP增速维持在年均8%的高位。他对中国的银行和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合理化、现代化。他带领中国度过亚洲金融危机,其间人民币不仅没有贬值,汇率反而一路走强。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期间,中国改革的步伐继续向前,他全力推进国企重组和政府机构改革,打破“铁饭碗”体系,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体系框架。这些改革涉及的不仅仅是结构性改变和机构能力建设,而是“再造”整个中国社会。

很难想象其他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会敢于承担风险,应对如中国一般规模巨大的经济和金融挑战。但朱镕基有这个勇气,而且他成功了。在此过程中,他忽略了华盛顿共识宣扬的“公式”、抛弃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发展中国家开出的“药方”,他发展出一套符合中国现实的实用模式,他的“宏观调控体系”理论推动中国经济走向管理市场化。

“排序”的概念也自此出现。朱镕基意识到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被孤立地解决。要进行系统性改革,就必须应对解决所有问题,以一种划分优先等级的逻辑顺序。这是对市场原教旨主义和“休克疗法”的完全性背离。经济学家后来称其为“排序”。

朱镕基的贡献在于寻找经济改革的中间道路,以实现中国这个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的市场化,同时保持政治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稳定性。他打造的“管理市场化”模式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体所借鉴,在美国高校和华盛顿智库宣扬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和“休克疗法”之外,提供了一种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替代性方案。于中国而言,朱镕基留下的遗产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保持高经济增速以及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朱镕基成功运用“管理市场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誉。他应当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一道为世人所铭记。

朱镕基以实践证明,将不同的经济学进行融合、交叉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他引领经济理论进入一个新时代。正如邓小平1992年春节期间在上海对朱镕基所言:“计划和市场都是伴随资源使用(出现)的工具,它们本身并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准。”

(编译: 谌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