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北京蓝天彰显中国决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05 15:12:01

北京的冬天已经来临,抬头望去经常能看到清澈的蓝天,就连令人担忧的PM2.5浓度也显著降低。这是北京人民面临的新现实,而在去年同一时间,人们还习惯于戴着口罩、打开空气净化器度过漫漫冬日。2013年北京出现严重污染天气,推动政府启动治理环境五年计划,该计划将于2018年结束。

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工厂和机动车排放的细颗粒物,再加上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导致这座北方城市的冬季笼罩在一片灰霾之下。进入隆冬,北京的气温经常降至零下,所有活动场所,包括居民住宅、商业和公共服务中心的采暖系统都被打开,而大部分采暖系统都使用煤炭取暖。政府发布空气污染橙色和红色预警,建议人们减少外出、待在室内。

自2011年起,北京的冬天经常以雾霾为伴——一块厚重的灰色“窗帘”从天而降,将北京及周边地区紧紧笼罩起来。空气最污染严重时,甚至无法看清街对面的大楼,公共健康处于危险之中。

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环境形势迅速成为中国政府的优先要务。2013年,北京政府启动清洁空气五年计划,以终结污染为主要目标。对此,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但北京真的做到了。

今年冬天,清澈的蓝天成为一道常见的风景,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燃煤采暖系统改用天然气取暖。虽然“煤改气”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譬如出现天然气源紧张、价格上涨等问题,但政府迅速出台“煤改电”等应急措施,妥善解决了上述问题。

尽管遇到一些挫折,但中国解决问题的速度着实令人惊讶,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巴西等国的民众而言,他们的感受更加深切。在巴西等国家,结构性失衡和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很少能够得到迅速解决,一些基本的民生改善工程,像是修建更好的公路、铁路或者港口,通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落实。与此同时,随着人口和需求的增长,一个项目往往在动工之前就已经过时了。这一现实阻碍了国家发展,伤害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再看看中国,28个城市改变能源来源、对工业生产实施更严格的环境监管、关闭低效工厂、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等措施的成效正在显现。

中国政府去年11月15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北京重污染天数从58天下降到21天。中国政府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要降至35微克/立方米。

如果中国能够保持当前的速度,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成。

本文作者为致力于推动中巴公共和机构关系的公司“雷达中国”创始人加纳伊娜•卡马拉•达西尔维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