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新词展现中共领导集体把握时局定力

来源:新华社
2016-03-04 11:46:25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题:执政新词展现中共领导集体把握时局定力

新华社记者 李云路 刘欢 王聪

“一个那是点,两个那是线,三个那是面,四个是全面……”中国农历猴年春节过后,一首融合中、英、韩、法、西、阿、俄、日、德九种语言,说唱风格的网络动漫神曲“四个全面”,迅速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传播,引起广泛热议。

作为中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从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维度擘画了未来中国发展蓝图,体现了中共治国理政新理念。

从“中国梦”到“新常态”,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召开,这些执政新词将在会上得到广泛讨论,为将它们嵌入国家意识提供进一步的机会。

(一)中国梦

习近平甫一上任,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说。

在此后一系列对中国梦的阐述中,习近平强调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提出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梦”的维度。他还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海内外舆论认为,中共最高领导层正通过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广泛凝聚人心,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2049年成为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包括“强军梦”在内,围绕中国梦衍生的一系列目标已经和正将透过两会变为国家的意志予以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擘画“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各项工作的今年两会,更加意义非凡。

(二)“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首次提出于2014年12月习近平江苏调研期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共最高领导人统筹经济基础和制度建设以及中共的奋斗目标后,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此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确定了中共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四个全面”是在中国不断改善国家治理方式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既是习近平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蓝图,也是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行动指南。

“‘四个全面’或将成为习近平给共产党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美国《国际财经时报》说。

(三)五大发展理念

攸关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个百年目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将在今年两会提交全国人大审查。贯穿整个规划建议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无疑将成为两会热词。

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互为呼应。五个关键词,每一词都直指发展难题,对增强发展动力有重大指导意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非常注重理念塑造的习近平曾强调:“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表示,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道路探索的重大成就,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发展理念。

(四)新常态

在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表述中,新常态一词被提及次数名列前茅。中共十八大后,仅在习近平的公开文章和讲话中,新常态就被提及160余次。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及新常态。

同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对新常态做出具体阐释,认为其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后作出的重大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会前夕,《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了江苏舜天船舶申请破产保护并被受理的消息,认为这是“中国化解产能过剩挥出‘壮士断腕第一刀’”,显示了政府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原本生僻的经济术语正在成为中国从官方到学界的讨论热词,也势必成为中国“十三五”时期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

当下的中国,正在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行列,需求出现了新升级。中国政府决心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供给侧对市场信号反应的阻力与干扰,让市场供给对需求作出积极反应,达到市场平衡的状态。

《今日俄罗斯》刊登耶鲁大学斯蒂芬·罗奇的文章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中国成功跨越历史上发展中国家难以避免的中等收入陷阱的选择。

围绕供给侧改革确立的今年经济工作“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亦将在两会上得到反映。从已经结束的地方两会看,各地纷纷结合各自情况,拿出了供给侧改革任务清单。

学者认为,归根结底,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好“调整存量”和“培育增量”两大问题,化解房地产库存,简政放权,减轻企业税负,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淘汰僵尸企业等。

这些具体政策以及产生的效应,预示着正在中国各地、各个领域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一场“艰难但不能输的战争”。

(六)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

自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创新外交理念和实践,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从2013年3月习近平履新后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到2016年1月首访中东国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20次,累计138天,行程近40万公里,足迹遍布各大洲。

在一系列双边和多边重要外交场合,习近平多次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

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概念,主张“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核心理念。

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时代注脚。

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标志着一个承前启后的外交新格局已经铺开。

张希贤教授表示,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正确发展道路。一场攸关中国发展全局的新的深刻变革正在推演,本届领导集体展现出了把握时局的定力与魄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