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总工会:坚定党建带工建 奏响劳动最强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6 13:1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6 13: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镇一行业(系统)一赛”职工劳动与技能竞赛、“南安工匠”选树命名、“四季四送”温暖关怀、农民工创业扶助、小微企业工会经费返还、“南工杯”职工文体活动……今年来,南安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服务职工、组织建设等方面履职担当,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旗帜领航聚合力,思想引领形成新示范。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市总工会积极推动“中国梦·劳动美·生活秀”职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精品化、多样化、常态化。成立“理响武荣”劳模工匠宣讲小分队,“调研+宣讲”开展宣讲“六进”暨读书分享活动18场次,举办职工职业形象风采展示、趣味健身运动会、广场舞、歌手赛、高甲戏、球棋类比赛等“南工杯”文体活动128场次,惠及3.5万余名职工,全面展示新时期职工文化建设成果和职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广泛开展主题宣讲、专题培训、辅导讲座、知识竞赛、学习交流、线上有奖竞答等活动40多场次,参与职工2万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工会系统形成生动实践。

编印“亿万职工心向党 团结奋斗新征程”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折,赠送给全市各级劳模工匠、基层工会。组织职工队伍参加各级工会组织的“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特色项目评展、广场舞比赛、团体趣味运动比赛、合唱比赛、广场舞大赛及各类球棋类比赛,获得24个团体及个人奖项。开展“来南安·会成功——探寻新南安人成功之道”主题活动,挖掘宣传20名为南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南安人的“成功印记”,引发覆盖全城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股关注热潮,吸引更多人员来南安创新创业。

建功立业新时代,奏响劳动光荣最强音。

落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万千百”计划,举办“一镇一行业(系统)一赛”市、县、镇、企四级职工劳动与技能竞赛活动13场次,产生“南安金牌工人”25名、“南安市五一劳动奖章”11名、“工人先锋号”4个,进一步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推进创新项目培育,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广泛开展“五小”创新活动,选拔推荐230项职工发明创新项目参加各级各类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项评选,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启动产业工人“大培训”,开展职工技能培训21场,培训职工1708人次。推动“名师带高徒”活动,实现师徒结对1729对,培育“泉州市好师傅”30名,“南安市好师傅” 30名。联合教育部门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累计招收农民工148人,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构建人才孵化新生态。

搭建平台传承匠心,弘扬先进示范引领,开展第九批“南安工匠”评选命名活动,挖掘培育“南安工匠”20名并授予“南安市五一劳动奖章”;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推动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参加劳模工匠38人次,服务企业21家,解决问题24个,产生经济效益约1000万元;推动院校与企业代表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议》,搭建劳模工匠与企业、技术工人之间交流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推动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职工急忧盼,倾情服务职工勇担当。

构建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入企业车间、建筑工地、社区广场开展普法宣传26场,向职工发放《工会法》《职工劳动保护》等宣传材料2万余份,引导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发挥工会网络舆情监测、职工服务中心、“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作用,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与网信、人社、交通等多部门建立信息互通联动处置机制;与检察院构建支持农民工起诉“绿色通道”;关注欠薪聚集涉工舆情,第一时间按照属地原则通报情况、核实处置涉工舆情,促进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健全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建设,新建基层工会监督组织118个,培训劳动法律监督员499人次,向全市发放公开提示函821份。加强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共向2636家企业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书,覆盖职工8.62万人。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四部门”联动,联合人社部门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维护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工作方案》,建立“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劳动仲裁服务拓宽渠道。与人社、美团和饿了么召开维护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推动外卖骑手全员办理工伤险,提高养老保险缴交覆盖率,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聚焦企业“用工荒、招工难”问题,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下招聘活动20场,开展工会帮就业直播带岗活动,累计提供3万多个岗位,吸引线上线下6万名求职者参与,达成初步就业意向6600余人。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困难职工等群体3200余人,邀请570名环卫工共享“成功家宴”年夜饭。发动全市参加职工医疗互助9.25万人次,为1430名职工办理医疗互助补助款共277.3万元。聚焦职工多元化需求,发放工会会员消费券2100万元,带动交易笔数达50万余笔,间接带动消费超2亿元。返还2935家企业工会经费217.89万元,开展“幸福返泉”交通费补助539名职工16.6万元,开办116个职工子女暑托班惠及3118名职工子女,职工幸福感更加充盈。

激活组织建设软实力,深化工会改革增活力。

夯实基层工会组织基础,扩大工会覆盖面。深入开展新兴领域建会入会行动,引导较为零散的新业态劳动者加入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物业管理行业工会联合会、道路运输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发动其他相对零散、流动性较大的、有意愿入会的新业态劳动者通过扫描入会二维码“网上入会”;汇集人数较少暂不符合单独建会条件的企业,由行业性联合工会兜底建会入会。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组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49家,新增会员1185人。

打造数智工会,开启智慧服务。积极打造“综合业务、职工普惠服务”等综合平台,实现工会主业“一网通办”、工会服务“一键获取”、工会数据“一屏总览”。加快数智工会建设和应用,利用“职工之家”APP广泛开展各类线上服务活动,常态化发布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开展直播送岗,推送39家企业67个岗位需求。推进工会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工作,完善会员信息数据库,实现会员信息动态管理。利用2025年新春、五一、国庆期间开展工会会员消费券活动契机,开展全市工会会员基本信息更新维护工作,做好“南工e家”会员咨询、注册、审核工作,累计更新会员数据1.1万余条。

建设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和来访接待,累计接受来访咨询268人次,发放3587份心理健康知识手册,进企业、进机关开展25场职工心理健康讲座,覆盖3000余人次。推进幸福企业分级分类试点工作,培育2家企业获评泉州市级幸福企业示范点。新建、提升工会驿站3家,在全市工会驿站开展服务关怀主题活动40场次,服务环卫工、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群体2000余人。开展新入会货车司机送温暖活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移动体检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心关爱力度,做细做实暖“新”服务。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