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筑根基,数智赋能领未来:中移物联网护航汽车产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8 13:2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8 13: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今天,车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核心纽带,正重塑产业形态、革新生活方式。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物联”)紧抓车联网爆发与卫星通信普及的双重机遇,以“平台+生态”的全链条赋能之力,为千行百业的数智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物联网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赛道上,中移物联已成为车联网领域的核心赋能者。依托“芯片-模组-平台-应用”的全栈技术体系,以及与主流车企、科技企业的生态协同,中移物联不仅解决了车联网发展中的连接管控、安全合规等关键问题,更以数智能力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加速转型,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车联网服务生态。

平台能力的迭代升级更彰显其技术硬实力。OneLink5G智能网联管理平台在集成国内运营商能力后,接入了卫星通信能力,实现了卫星与蜂窝双网的统一管控,支持移动、电信、联通与卫星通信四通道融合接入,平台不仅实现了海量终端的高效管理,更通过AI算法实现故障自诊断、异常预警等智能能力,极大提升了流量预警的能力,让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效率红利。

车联网并非简单的“车辆联网”,而是以5G、AI、卫星通信等技术为纽带,实现“车-人-路-云-网”全要素互联的智能系统,它将汽车从孤立的交通工具升级为串联出行、消费与城市管理的智能节点,成为汽车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交通系统市场规模已达507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707亿美元,而中国车联网产业已从单点技术竞争,迈入“数据—场景—生态”的多维较量新阶段,中移物联网正是这场变革中的关键赋能者。

从技术架构来看,车联网的核心是构建“感知-传输-决策-应用”的完整链路。感知层依赖车载传感器、路侧设备捕获车辆状态、路况信息等数据;传输层通过车规级通信模组实现低时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5G-A与卫星通信的双模融合更解决了偏远区域的通信盲区问题;决策层依托云端平台进行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应用层则延伸出智能座舱、车路协同、远程运维等多元化服务。这一架构中,“连接”是基础,“数据”是核心,而平台则是实现价值转化的枢纽,中移物联网的全栈能力正精准覆盖这一完整链路。

当前,车联网正从“技术拼接”迈向“全链路价值重构”,数据贯穿车辆“研发—生产—使用—售后—报废”全周期的模式成为新趋势。中移物联不仅以技术突破筑牢车联网根基,更以场景化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出行落地——在区域交通优化中,通过车辆数据联动提升通行效率;在安全保障中,实现碰撞预警、异常监控等主动防护;在产业赋能中,助力中国车企加速“智能化+全球化”转型,让车联网真正成为激活智能交通、赋能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从国产卫星芯片的自主突破到车联网与卫星的融合赋能,从OneLink5G智能网联管理平台的能力构建到产业生态共荣的开放实践,中移物联以创新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数字中国的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未来,相信中移物联将继续以“物联天下、智联未来”的初心,引领物车联网产业与卫星通信融合发展,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