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小学“玩转”大课间,跳出无限活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17:2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17: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预备,开始!”欢快的音乐响彻操场,彩绳翻飞,学生们脚步轻盈,一张张小脸因运动而泛着红晕,这是青岛学校大课间活力四射的真实写照。近日,走访发现,各校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传统文化、趣味运动等元素,让大课间成为学生每天期待的时光。

一根跳绳,跳出无限活力

在青岛四方实验小学,大课间的“王牌节目”当属花样跳绳。广播操热身刚结束,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拿起跳绳。学校设计了单人跳、双人跳、长绳跳等多种形式,还创编了配套的动感音乐。“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跳长绳,刚开始总怕被绳子打到,现在我能轻松地穿梭其间。”学生们纷纷表示,跳绳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心肺功能,更能培养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间时分,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的操场瞬间热闹起来。在一分钟跳绳挑战赛中,学生们轻盈地跳跃着,飞舞的彩绳勾勒出一幅幅充满蓬勃朝气的画面。随后的亮眼操环节,学生们认真地按摩着眼部穴位,卫生老师在一旁轻声指导,确保每个动作都准确到位,仿佛在为眼睛做一次惬意的“SPA”。

文武兼修,传统文化“动”起来

青岛市北实验初中打破传统大课间单一模式,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量身打造特色活动,创新大课间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活动。小学部“国学操”将国学经典与肢体律动相融,让孩子们在舒展筋骨的同时,感悟国学魅力;中学部“十步拳”传承传统武术精髓,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这些新颖的活动既丰富了课间生活,又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灵,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科学设计,“彩虹体育”点亮课间

如何让短暂的课间发挥大效益?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给出了“彩虹体育”的答案。学校对全天课间科学规划,分为“彩虹技能”“彩虹体能”“彩虹微运动”三大类,涵盖两个大课间与三个小课间。其中,“彩虹技能”包含排球操等专项运动,“彩虹体能”聚焦体质监测等体能项目,“彩虹微运动”则融入传统体育游戏。这种结构化、项目化的设计构建了多元化、全天候、科学性的校园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校活动时间超2小时,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找到热爱,实现“脸上有汗、眼中有光”的成长目标。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和青岛第四十七中学则以阳光跑操为特色。操场上,整齐的队伍、坚定的步伐与嘹亮的口号相互映衬,学生们在奔跑中增强体质、凝聚力量,让阳光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青岛郑州路第二小学的同学们做课间操(图片由叶晨授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