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川蜀之地自古便以奇绝山川与厚重人文,成为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诗画秘境。一条条铁路如银色飘带缠绕群山、穿越平原,以钢铁的筋骨与时代的速度,重塑着我心中的川蜀风景 —— 这不是某一条铁路的独舞,而是无数铁轨交织成的脉动,让这片古老土地在时空流转中焕发全新生机。
高铁驰速,绘就川蜀时空新篇。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的标志性符号,宛如一支灵动的画笔,勾勒着川蜀大地的时空轮廓与发展脉络。从昔日哐当作响、翻越秦岭需耗时整日的绿皮车,到如今风驰电掣、串联起平原山川的高速铁路,“八纵八横” 铁路网彻底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年慨叹。成绵乐客专让成都、绵阳、乐山形成 “一小时生活圈”,清晨在成都吃碗担担面,上午就能到绵阳感受科技魅力,午后已置身乐山观大佛临江而坐;西成高铁穿秦岭、越巴山,将西安与成都的距离缩短至三小时,北方的粗犷与川蜀的温婉在铁轨上相遇;渝昆高铁过宜宾、抵昭通,让川南与滇东北的往来告别山路颠簸,朝发夕至成为日常。曾经遥不可及的城与城、山与山,在铁路的牵引下变得触手可及,区域间人才、物资、信息的齿轮紧密咬合,为川蜀大地协同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铁动力。
科技赋能,点亮川蜀绿色新景。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路上,川蜀大地上的每一条铁路都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设运营的每一个细节。成雅铁路沿线,为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线路多次优化走向,桥梁隧道占比极高,让钢铁巨龙悄然穿过青山,不扰国宝安宁;成渝中线高铁运用新一代节能技术,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智能通风温控系统广泛应用,让列车飞驰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川藏铁路更是绿色建设的典范,施工中采用环保建材,对沿线植被进行原位保护与移栽恢复,让铁轨在雪域高原与森林草甸间蜿蜒,一条条铁路如生态廊道,在快速联通的同时,守护着川蜀大地的清新与纯净,让绿水青山与钢铁动脉相映成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铁轨通途,架起川蜀人文桥梁。当钢铁巨龙在川蜀大地呼啸而过,其拉近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架起了一座川蜀文化与外界紧密相连、深度交融的桥梁,成为地域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蜀绣的一针一线、熊猫的一举一动、竹海的摇曳身姿、佳酿的醇厚芬芳……皆被高铁这根灵动的丝线串联起来。吸引着五湖四海游客数据见证着这份吸引力:近年来,借助铁路网络,成都年接待游客突破 2.5 亿人次,宜宾、绵阳、乐山等城市游客量年均增长均保持在两位数。川蜀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正沿着铁轨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高铁的强劲脉动里,川蜀之美正以更加璀璨的光芒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川蜀之美将在高铁的引领下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作者:方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