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区域国别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国广电联合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联合承办。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小龙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教授,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徐江帆,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教授先后致辞。他们在致辞中一致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从区域与国别视角研究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开幕式上发布了两项年度研究成果。中国广电联合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主任,《“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蓝皮书》主编,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闽江学者李岚教授发布了首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蓝皮书》(2025)。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广电联合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副主任,“城市国际传播能力指数”项目负责人邓秀军教授发布了“城市国际传播能力指数”(2025),该指数作为《指数全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构建起系统、全面、客观的城市国际传播能力评价体系。
主旨报告环节由邓秀军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路径;苏州大学陈龙教授从工程社会学视角分析了国际传播基础设施权力的重要性;北京大学陆地教授阐述了周边传播的“跟随性”原理;暨南大学刘涛教授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通过空间叙事重构传统文化表达;民进中央钱竹先生阐释了中国文化“酷”在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中国人民大学钟新教授提出了国际传播向“关系管理”的范式转型;北京外国语大学宋毅教授强调了以“新大众文化”实现从文化输出到价值共鸣的转变。
当日下午还举行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构建、叙事策略与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4&ZD214)开题评议会。项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邓秀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教授出席会议并担任评议组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教授担任评议组组长。专家们对项目价值、实施方案和研究进展给予高度认可。
重大项目开题评议会现场
分论坛环节,学者们围绕“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理论创新、媒体实践、产业实践和机构实践四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涌现出一批新视角、新方法,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注入了新思考。本次会议通过密集深入的研讨,为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贡献了智慧力量。(图片由东软集团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