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原创儿童汉语分级读物《小羊上山》的英文版正式登陆欧美主流渠道,包括亚马逊等平台。这些绘本将走进一个个英美家庭,成为亲子共读、睡前故事的读物。不是为了学语言、学认字,而仅仅为了让孩子欣赏书中优美的故事和插画,共享温馨的亲子时光。这一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童书在国际市场上的突破,更成为中国文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进程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转折点。
《小羊上山》英文版的样书
从“分级读物”到“文学绘本”
《小羊上山》的中文版以“汉语分级读物”定位,每一级严格限定字表,前六级逐级增加60-80个汉字。在极其有限的字库中创作出生动故事,《小羊上山》主编孙蓓形容为“戴着镣铐跳舞”:“我们要用有限的字表中的字,创作出情节完整、情感丰富的故事,每一个字都需反复推敲。”团队透露,一个故事修改上百遍、插画重绘七八遍是常态。
在严格的分级字表约束下,创作团队没有局限于简单造句,而是深入挖掘,打造出情节跌宕、情感真挚的故事。内容上,生活趣事、科普知识等一应俱全,拓宽孩子视野。同时,精心绘制的插画与文字相辅相成,增强画面感。它以朴实又扎实的姿态,为孩子铺就一条从识字迈向文学艺术殿堂的成长之路。
《小羊上山》目前已上市的1-6级
不只“讲故事”更“传递价值”
这套看似“戴着镣铐跳舞”的读物,却在有限的文字中构建出情感丰富、文学性强的故事世界。尽管背负“帮助孩子轻松高效学会识字和自主阅读”的使命,团队始终坚持“文学性一流 ”。孙蓓强调:“我们相信,功能性阅读与艺术审美从不矛盾。”正是这种在限制中追求艺术高度的创作理念,使其具备了超越语言和国界的传播潜力。
英文版《小羊上山》并非简单照搬原版,而是经历了一次精心的“去功能化”转型。国外出版社从第4、5级中精选出12个故事,将其作为“纯英文绘本”推向国际市场。这些故事包括《跳跳虫不回家》《谁是小北的好朋友》《我想当领唱》等,不再承担识字功能,转而以普世情感与文学品质打动读者。正如“青蛙与蟾蜍”系列在中国从分级读物转变为儿童文学读物一样,《小羊上山》也通过“角色转换”,实现了文化产品的跨语境再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翻译成英文版绘本的《巨人的花园》,曾荣获第十届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儿童绘本类已出版优秀作品奖。故事改编自王尔德《自私的巨人》,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而不愿意和外人分享它的美丽,孩子们偷偷溜进花园玩耍却被巨人无情赶走,但由那天起巨人的花园就凋零入冬,直到某天他突然明白了分享的意义,美丽的花园才再次回春。这样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懂得分享,学会分享的快乐。《小羊上山》团队坦言,之所以坚持改变经典名著,是因为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不同国家文学的魅力,更能在经典的故事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巨人的花园》绘本内页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回顾中国童书发展历程,从十几年前引进《青蛙与蟾蜍》《皮特猫》《小饼干狗》等西方经典英语分级读物作为儿童绘本作品出版中文版,到今天《小羊上山》等原创汉语分级读物以儿童绘本的形式批量出海,中国出版业完成了一场从“学习者”到“输出者”的身份转变。
此前《小羊上山》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引发多国出版商关注。《小羊上山》在意大利、德国等众多华文学校里成为孩子学习汉语的强有力的帮手。
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中国少儿绘本版权输出量年均增长28%,输出区域从传统华语圈扩展至欧美核心市场。其中,《小羊上山》自2020年底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册,服务全球超500万家庭,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新西兰、温哥华等地中文学校已将其列为核心教材。
《小羊上山》主编孙蓓在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发言
在中国文化出海的道路上,《小羊上山》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我们的产品能被世界接受,更在于我们能否以更完整、更本真的文化身份走向世界。
《小羊上山》的成功出海,是中国童书产业成熟与国际出版规则接轨的体现。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蕴含汉字结构、节气哲学、东方美学的原创作品,也能以“原汁原味”的姿态被世界看见并喜爱。推动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真正实现文明互鉴、童心相通的文化愿景。(图片由林坏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