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深海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研讨会举办

首届深海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研讨会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4: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为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的系列活动之一,11月7日上午,“首届深海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国内外顶尖院士、知名科学家、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及产业界领军人物齐聚鹭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共话深海生物制造与蓝色生物经济发展新蓝图。此次活动由鹭江创新实验室、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场项目对接活动之一。

活动上,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庆丰、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纪委书记吴向荣及厦门大学讲席教授、鹭江创新实验室主任戴民汉院士分别致辞,赵国屏院士、邓子新院士、杜冠华院士,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及投资界代表出席会议。在致辞中,致辞嘉宾们一致强调生物制造的国家战略意义,指出深海生物制造是践行蓝色经济战略的关键突破口,着重强调鹭江创新实验室深海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的成立,将为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研究员指出,通过创新中心的建立,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产学研金用体系,带动资本与深海生物资源的对接,加快产业化进程。

赵国屏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邓子新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杜冠华院士(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国家药物筛选中心)等三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邀院士,和多位顶尖专家学者,一同为大会做了高峰报告和精彩专题报告。

三位院士的报告以“深海生物资源-生物制造-战略布局”为主线,深入阐述了深海生物制造在多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在代谢工程、功能分子发现、新药开发等方向,分享了前沿成果。同时,他们还对国内外相关战略布局进行了解读,明确指出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是落实 “蓝色经济”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此次分享,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战略布局与产业化方向提供了关键启示。

在专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深海资源与绿色智造、深海基因解码与可持续利用三大主题分享前沿成果。

研讨会最后的圆桌论坛掀起了思想高潮,来自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政府部门及投资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深海基因资源的战略布局与国际合作”展开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们从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产业转化与国际协同等多维度建言献策,共同描绘我国海洋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会上,“深海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正式揭牌。这不仅标志着福建省在深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更宣告我国深海生物制造体系建设与蓝色生物经济布局进入全新阶段。同时,大会成立由24位顶尖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创新中心科研、攻关与转化提供智库支持。

活动上,厦门大学教授、鹭江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涵韬,与多家企业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协同、成果转化、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深海生物制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同时,邵宗泽研究员作《创新中心发展愿景》报告,提出创新中心将围绕“深海基因资源勘探到产业化应用”全链条,打造集“产、学、研、政、金、用”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助力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深海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研讨会以“深海基因宝库:解码、制造与可持续未来” 为主线,集中呈现了科技变革赋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与会者一致认为,未来十年将是深海生物制造从基础研究迈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各方表示,将以开放合作姿态,共同书写深海生物经济新篇章,推动我国深海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迈向更高水平。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