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为笔,书写新时代特区建设答卷——写在第九个“深圳人才日”来临之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4 18: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4 18: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日,第九个“深圳人才日”如期而至,扎根于特区建设的中国二十二冶,向这座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城市献礼。2020年3月,中国二十二冶怀揣“敢为天下先”的信念南下深圳,六载耕耘奋进,人才是书写一切的执笔人。从夯实城市基建设施到筑就鲜明地标工程,将蓝图化作万家灯火,以汗水凝结城市脊梁,每一笔,都印刻着与深圳同呼吸、共命运的智慧与担当。

一、战略引领,与城共生,落子湾区显担当

2020年,中国二十二冶精准锁定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经济热土,将“优质市场、优质业主、优质项目”的“三优”战略作为核心指引,正式落子深圳,成立深圳分公司。在此“听得见炮声”的市场最前沿,中国二十二冶以全新理念、模式与团队开拓新版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通过配强管理、做实履约、资源下沉等一系列举措,为特区前线提供持续而坚实的战略投入,全力赋能深圳市场做强做实。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与“深港一体化”的历史性机遇,中国二十二冶坚定擘画“深耕湾区、见圳未来”美好蓝图,矢志不渝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集中优势资源,系统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和区域营销平台,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创新管理模式、拥抱智慧建造,迅速成长为总部布局华南的战略引擎与区域发展中坚力量。

自成立深圳分公司以来,中国二十二冶先后承建了梅沙湾公园、沙头角郊野公园改造项目、未来人才大厦室内精装修工程及智能化工程施工项目、景祥路(金园路-富澜路)项目、伦教街道世龙工业区路网工程(一期)项目等一系列工程项目。这些遍布华南、跨越多个核心城市的精品工程,记录着中国二十二冶奋进的足迹。每一座精品地标的落成,都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匠心执守;每一次跨区域履约的成功,都依赖于高水平人才的精准执行。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将人才战略置于规划的前端,始终是企业锚定方向、致胜未来的核心航标。

二、聚才兴业,厚植沃土,构筑发展强磁场

在深圳“人才强市”战略引领下,中国二十二冶始终视人才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发展的根本基石。围绕“选得准、育得精、用得好、留得住”的核心目标,系统构建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动力。六年间,持续引进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300余人次,团队规模从初创期的不足20人壮大至如今120余人的专业化队伍。

(图注:中国二十二冶深圳分公司荣获第七届冶金建设行业BIM大赛两项大奖)

从拥抱深圳的数字化浪潮,到将发展基因与城市的科技脉搏紧密相连,企业在实践探索之路中,成功组建了BIM技术、绿色建筑、造价核算、安全生产管理、项目履约等专业团队,不仅攻克了高效建造与智慧工地的关键技术难关,更在项目中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将“智慧建造”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以来,企业创新成果多点开花,屡获权威认可。QC课题获省级质量管理奖项,关键工法获评“行业领先”;在BIM技术应用上,从生产线、产业园到市政路网,多个项目在河北省“燕赵杯”、冶金建设行业BIM大赛及全国“优路杯”等省部级及全国性赛事中斩获殊荣,以数字化实力充分彰显在智能建造与绿色施工领域的领先水平。

三、以人为本,匠心筑梦,激活奋进新动能

(一)精准“聚力”,搭建广阔舞台

为保障人才与成果持续涌现,中国二十二冶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专业匹配、德才兼备、动态优化的选拔原则,系统打造以“精准选拔、阶梯培育、高效任用”为核心的“三维一体”人才发展体系,推动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耕责任田,以“钉钉子精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统筹推进人才选拔、培训、任用与考评工作,确保人才工作高效推进。通过制定短、中、长期人才储备目标,建模岗位画像、编制职责手册、完善人才储备库系统,科学规划各阶段岗位储备比例,稳步提升关键岗位人才覆盖率。以“精准滴灌”为导向,创新建立管理人员“能力评估模型”,从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合规意识、协作能力四大维度对人才进行科学量化管理,确保关键岗位100%实现持证上岗。通过系统化的人才配置与动态调整,团队岗位适配率从成立初期的不足60%提升至96%以上,其中20%的员工通过定向培训与岗位优化,实现了人岗匹配与价值提升。

(二)系统“赋能”,激活成长引擎

中国二十二冶积极融入深圳的城市底色,着力打造一支“85后挑大梁、90后唱主角、95后打头阵”的年轻化团队。以“深更”专项研修与“系琢”教育平台为核心载体,构建了系统化、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激发员工成长潜能。纵向深化专业能力,选派骨干参与外部高端研修,紧跟行业前沿趋势;横向拓展复合视野,协同总部业务板块实施轮岗锻炼与跨界交流;斜向筑牢安全根基,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各类培训全流程。通过“纵—横—斜”三维联动,系统打通了员工阶梯式成长路径。与此同时,以“师带徒”机制为抓手,推动新老传承,加速新员工业务融入与能力提升;以“123”实战计划为关键,推动优秀员工赴项目一线锻炼,畅通机关与项目双向流动机制;以专业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开展精准技能培训,结合重点课题调研推动知识持续更新。“引育并举”方能源远流长,在此机制上,公司青年人才梯队占比已从40%提升至65%,其中,20余人次获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专项奖及地方政府奖项。敢想敢干、充满冲劲的青年骨干正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成为建设特区、开拓事业的生力军。

(三)暖心“护航”,营造幸福家园

让人才“扎根”,企业方能“深耕”。中国二十二冶始终致力于构建有温度、有归属感的人才发展环境,让每一位奋斗者安心安业。打造全周期成长通道,根据人才发展需求,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量身定制岗前融入、系统培养、业务提升、执业资格取证等培训计划,并规范岗位晋升路径,全过程关注员工成长动态;建立多元保障体系,涵盖五险二金、定期体检、购房优惠、带薪休假、集体婚礼、区域租房补贴、资质津贴、长期出差补贴等,全面覆盖员工生活与发展所需;注重深度沟通与精准关怀,常态化开展座谈会、“吐槽大会”倾听员工心声,及时回应员工关切,建立意见反馈与督办机制;规范员工行为准则,在全员集思广益、凝练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员工行为共识实施纲要1.0》,引导全员积极践行行为规范,将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项目攻坚、管理优化、效能提升的工作实效,通过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塑造温暖向上的组织氛围,精心打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文化品牌,持续开展节日慰问、集体生日、文体活动等暖心举措,切实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凝聚力。这一切,只为实现“让人才扎根有温度、成长有舞台”的坚定承诺。

从擘画数字蓝图,到攻克技术难关,再到铸就精品工程,中国二十二冶前行路上的每一座里程碑,都屹立于人才这一最坚实的基座之上。立足新起点,中国二十二冶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坚定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完善培养交流、考核激励等方面举措,打造有深圳属地特色的人才培养使用模式。聚力数字赋能,组建专业化“数字建造小组”,深化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动BIM技术、智慧工地等与传统施工深度融合,塑造行业发展新优势。实施菁英计划,聚焦技术与管理复合能力提升,计划三年内系统性培养200名复合型技术骨干人才,筑牢人才基石。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本地院校的战略合作,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唯有厚植人才沃土,方能筑基业长青。值此第九个“深圳人才日”来临之际,中国二十二冶将继续以人才为笔,以匠心为墨,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城市建设的新篇章。通过构建“引育用留”良性循环的生态机制,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人才梯队,让经验丰富的领军者把握方向,让奋发有为的中坚力量担当重任,让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接力奋进,共同汇聚起支撑“百年老店”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为深圳“双区”建设注入澎湃的人才动能。(图片由赵柏珩 李贞燕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