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临床教学示范中心:医学生成长的“黄金摇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7 16:3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7 16: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湖北医药学院自2018年入选以来,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通过制度筑基、方法破圈、资源聚合与路径贯通,全方位提升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被誉为医学生迈向卓越医师的“黄金摇篮”。2025年恰逢湖北医药学院建校60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不仅见证了学校一甲子的医学教育传承,更彰显了学校在临床教学领域持续创新、引领未来的担当与辉煌。

制度筑基,明晰医教协同“刻度尺”

湖北医药学院不断与附属医院进行深度融合改革尝试。2024年,依托湖北医药学院率先通过湖北省新一轮高校审核评估的契机,直属附属太和医院启动教学制度升级,对73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整理和修订,其中重点完善10项实践教学核心制度,清晰界定了学校、附属医院、师生在实习中的权责,为规范化教学提供精准“刻度尺”。

另外,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标准,规范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湖北医药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出台了《湖北医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评估办法(试行)》。该办法构建起一个覆盖“基地条件-学生发展-教学质量-实习成果”的多维评估体系,标志着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从“粗放式”步入“精细化”时代,为保障并持续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立下了新的规矩。

方法破圈,点燃临床课堂“活力场”

走进学校的临床课堂,传统的“我讲你听”模式已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模式,实践课堂已变为师生共探的“活力场”。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得益于学校与附属医院探索构建的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该体系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临床动手能力开展实践教学。

“我们教学的核心,从传授知识转向点燃学生的临床思维引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教学负责人介绍。在各实践教学环节,附属医院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提升临床能力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实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入“BOPPPS”有效教学框架,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案例的学习(CBL)等先进教学方法深度融入见习生、实习生培养全过程。规范设置的“三段式教学查房”,更是让学生从被动观察者转变为主动的分析者和参与者,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关键一跃。

资源聚合,构筑“双师”育人“新范式”

高水平的师资是培养卓越人才的关键。学校大力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通过专题培训、预试讲、听评课等制度,锤炼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与科研指导能力。同时,学校教学督导组定期进驻医院,“校-院”联手共促教学方法标准化。学校还创新性地盘活校友资源,打造“校友-学校-医院”协同育人生态。一批批优秀校友被请回课堂,用他们的成长经历与职业洞察反哺教学改革,为在校生提供了宝贵的生涯导航,形成了育人闭环。另外,学校通过常态化师资培训和教学绩效激励,一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临床教学骨干。

路径贯通,搭建成长立交“新赛道”

面对实习生普遍面临的实习、考研与就业多重压力,学校前瞻性地构建了“实习-就业-升学”联动机制,通过实习动员会、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实习为考研与就业奠基”的科学规划理念,鼓励他们在真操实练的临床一线积累病例、提升综合竞争力。

这一机制的成效已然显现。以护理专业为例,通过“实习促进就业”专项计划,附属医院成功实现了在院实习生的100%升学与就业。2024年该校学生团队在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重要赛事中屡获殊荣,展现出全面的素养和能力。以上成效证明了高质量临床实践是打通学生职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路径。(图片由龚迎琪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