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走进云南省澜沧县的一个小山村——芒付村,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藤蔓上挂满了圆润饱满的百香果,空气中弥漫着酸甜馥郁的香气。五年前,这里还鲜有人知晓这种“洋水果”的种植门道;五年后,它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这不仅是从零星试种到初具规模的产业蜕变,也谱写了一曲由澜沧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倾力帮扶、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携手带领村民迈向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黄金百香果长势喜人。
精准选育,破题产业“从无到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然而,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具有市场前景且能让群众接受的产业,并非易事。时间回溯至2021年,澜沧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将目光投向了百香果种植。
“我们考察了气候、土壤、水源,也分析了市场潜力和种植难度。”驻村第一书记刀有华介绍,芒付村海拔、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百香果生长,相比传统作物,百香果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行情看好,百香果种植被确定为帮扶芒付村产业振兴的重点突破方向。
刀有华(左一)指导农户种植百香果。
示范破局,推动观念“由守转兴”
好的蓝图,需要有人实践。推广之初,阻力不小。“从来没种过,能活吗?”“卖不出去怎么办?”“投入的钱打水漂了咋整?”……村民们长期的种植习惯和对未知风险的担忧,让许多村民对这个新事物望而却步。
“刚开始,村民都不敢种,心里没底,顾虑非常多。”回忆起推广初期的艰难,芒付村党总支书记陈宇阳感慨万千。破局的关键在于示范引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先行先试,率先动员了3户有意愿、敢尝试的村民,一共种植了12亩,作为第一批“试验田”。
村民李扎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笑着介绍说“当时心里也没底,但工作队员天天来地里指导,联系农科站专家开展培训,手把手教搭架、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慢慢就有了信心。”
精心的呵护换来丰硕的回报。试种当年,首批百香果喜获丰收,收购商进村以不错的价格全部收购,种植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第一桶金”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村民们亲眼看到了效益,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种植意愿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全链帮扶,助力产业“由小到大”
从“不敢种”到“抢着种”,背后是澜沧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持续五年、全方位的精准帮扶。产业要做大做强,绝不能止于种下去,更要确保种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驻村工作队员同收购商、村民分拣百香果。
据了解,在示范效应的带动和各项保障措施的支撑下,村民种植百香果的信心越来越足,种植规模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从2021年最初的12亩,发展到2025年,全村已稳定有30户左右的农户积极参与,种植面积扩大至120余亩,五年间累计为村民增收150余万元。小小的百香果,真正成为了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我们将产业振兴视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长期任务。”澜沧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负责人刘超表示:“帮助帮扶村培育起具有‘造血’功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才是走向振兴的根本之策。百香果种植的成功探索,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大家的发展观念,激发了内生动力。”
五载耕耘,硕果盈枝。澜沧江畔这个曾经落后的小山村,依靠百香果种植走出了一条稳定的增收之路。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种植面积和农户数量增长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思想转变、技术赋能、市场对接和多方合力促振兴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澜沧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表示将继续深化产业帮扶,让百香果的香气飘得更远,让村民的日子如同成熟的百香果一般越来越甜。(图片由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杨安龙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