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粪”斗破难题 “臭牛粪”变“香馍馍” ——河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探索牛粪科学处理实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4 17: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4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奶、肉牛养殖给国民提供优质蛋白类食品,同时也面临碳氮氨源排放困扰。沼液、牛粪等利用成为牛养殖业面临的挑战。对此,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肉牛)张家口市综合试验推广站、奶牛(肉牛)定州综合试验推广站与奶牛创新团队绿色发展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组成攻坚小组,联合引进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中心多个团队的科研成果进行试点转化。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在牛粪处理利用技术模式创新和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1 攻坚小组成员走访养牛场进行调研

三年来,攻坚小组扎根奶、肉牛养殖场一线,深入调研养殖密度、清粪方式、粪污干湿分离、液态粪污贮存模式、固态粪污处理模式的优劣及存在问题,并针对牛场粪污实际处理情况,总结出臭气、液态粪水和固态牛粪的处理模式。

针对液态粪水,设计了液态粪水闭环处理系统。采用分离—初级沉淀—次级沉淀(微生物优化发酵)—使用前检测—密闭运输—施用前检测—蔬菜、果树、大田喷洒的施用流程,实现“大牧场+大农场”种养循环模式,可使化肥用量减少60%,大田种植成本降低60-100元/亩。

图2 改性蛭石覆盖牛场沼液池示范观摩

臭气处理方面,针对液态粪水贮存场景臭气熏天现象,经过反复试验,创新性地提出“改性蛭石覆盖除臭应用技术”。该技术采用具有疏水功能的蛭石覆盖材料进行气体减排控制。该技术在河北佳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场、怀安君日奶牛养殖场等奶牛示范场成功示范, 氨气挥发降低90%以上,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图3 林下蚯蚓养殖现场

固态牛粪处理方面,除大力推广牛粪发酵还田技术外,重点开发应用了牛粪林下养殖蚯蚓技术。该技术应用每亩地消耗牛粪100m3,纯收入2500元/亩,并可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肥力。

图4 林下蚯蚓养殖施工

上述示范推广行动成功推动了河北省养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养殖产业绿色发展,促进了相关科技成果的高质量转化应用奠定基础,为全省奶肉牛绿色低碳养殖提供了科技支撑。

(图片由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肉牛)创新团队张家口、定州综合试验推广站、奶牛创新团队绿色发展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联合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