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超声可视化解码“演化与涌现”,打开重症医学新认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3 17: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3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学科要有自己的内涵”,2025年10月16日-19日,“第十届CCUSG重症超声学术年会暨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重症超声与血流动力学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四川省第十七期重症超声培训会、CCUSG重症超声巡回培训-成都站”在成都召开,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知名重症医学专家刘大为恳言。此次会议以“演化与涌现”为主题,探讨利用重症超声可视化,透视学科内涵。

当前,重症医学从传统的“治症”模式,向洞察疾病本质、系统干预的“治病”与“治人”范式演进,学科涌现蓬勃生机与潜力。大会主席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王小亭教授表示,要跳出单一学科的视野,以熵和能量的普话原理重新审视生命,进而开创一个更统一、更深刻的重症生物学理论框架——熵重症理论ECIT。

此次大会既是学术经验交流平台,更是洞察前沿技术与思维的窗口。内容覆盖重症呼吸、肾脏、神经、消化等领域的诊疗经验,同时推出“智慧重症”与“技术创新”板块,展示新理念和新实践,比如,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贴片式超声、航空救援超声等创新应用。显然,重症监测与决策正迈向可视化、智慧化的新阶段。

十载春秋,共赴新程。开幕式前的热场宣传片里,重症超声在ECMO支持、多器官功能监测中的前沿应用一一呈现;专题讨论中的案例分享,基于“演化与涌现”思维破解临床难题的实践轮番展演,让与会者对重症医学的创新与突破得以温故而知新。

大会还特别设置“十年学术、十年培训、十年成长”环节,回顾组委会从临床应用到系统化培训、从技术推广到人才培养的历程,展现出学科人才梯队的持续传承与创新活力。

“有基于思维链的重症体系解决方案,有基于重症新机制的阶梯化数据链,有可视化智慧的重症培训系统,必将拥有基于重症新认知的‘重症大脑’。”大会执行主席尹万红教授的寄语,既向重症医学同道传递力量,亦指出重症医学发展的路径。(图片由舒娅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