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铺的灯光》匠心独运的细节

来源:新华网    2025-10-10 15:27
来源: 新华网
2025-10-10 15: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的推荐下,由甘肃省话剧院精心创排的话剧《哈达铺的灯光》荣膺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其成功不仅源于主创团队,特别是编剧李维平、导演李伯男对颂扬伟大长征这一红色历史题材的叙事,更在于本剧对诸多细节的匠心处理,以精微之笔刻画历史之厚重,赋予剧目深刻的意蕴与动人的力量。

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剧照

一个英雄的符号——“云贵川”。 在攻打腊子口的激战中,这位小战士以采药练就的绝技攀上悬崖,舍身炸毁敌堡,为部队开辟通道。“云贵川”这个名字,本身便是一个缩影,它代表着无数不知姓名便投身革命的红军战士。这个集体化的称谓,精准印证了“红军都是英雄汉”的壮烈情怀,他是千千万万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红军将士的化身。

一盏信念的灯火——毛泽东的马灯。在哈达铺的暗夜里,这盏马灯的微光,既是领袖于现实中探路的照明,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迷惘中探寻方向的象征。那跳动不息的火苗,驱散了队伍中人们内心的阴郁与疲惫,燃起了绝境中的希望。对于身处至暗时刻、亟需明确方向的中国革命而言,这盏灯的光芒,预示着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剧照

一份深情的托付——百姓所赠的虎头鞋。长征路上,红军连长夫妇将新生骨肉托付当地百姓。一双寓意驱灾辟邪的虎头鞋,承载了人民最朴素的祝福,慰藉了革命者骨肉分离的痛楚。这个细节,不仅体现了军民之间心相连、情相通的鱼水情深,更深刻昭示了红军将士为革命大局将“小爱”融入“大爱”的牺牲精神,这牺牲,人民铭记于心,并报之以最坚定的拥戴。

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剧照

一幅光明的预言——冉冉升起的红太阳。哈达铺会议彻夜进行,黎明时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陕北高原。这既是自然景象,更是高度凝练的政治隐喻。“天亮了”象征着正确抉择带来的历史性转折,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征程将如这轮红日,光芒万丈,必将照亮全中国。

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剧照

话剧《哈达铺的灯光》的成功,正得益于这种“于细微处见真章”的艺术功力。它通过“云贵川”、马灯、虎头鞋、红日这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将“英雄的士兵”“英明的领袖”“伟大的人民”“不变的初心”和“光明的未来”这一宏大史诗,具象为可感可触的动人故事。这些细节如同一个个锚点,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牢牢固定在观众的情感深处,让我们不仅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更深刻理解了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和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这是其艺术感染力与思想震撼力的根本所在。(文/文武)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