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清风 “廉”桥连民心—— 张家界慈利烟草清廉烟站建设实践答卷

来源:鲁网    2025-09-30 09:32
来源: 鲁网
2025-09-30 09: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张家界市慈利县的翠绿群山中,江垭烟站如同一颗镶嵌在山间的“廉心”坐标,已悄然成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的“放心站”。烟叶收购时节,满载金黄烟叶的农用车往来不绝,农户们笑容洋溢:“在这交烟叶,钱清账明,我们一百个放心!”

这份沉甸甸的“放心”,源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基层烟站党支部创新搭建的一座“廉”心桥。面对烟叶收购这一资金密集、权力集中、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该站将家庭助廉、群众监督融入清廉建设全过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清廉建设新路径。

廉洁教育接地气,清风正气沁人心

“以前觉得廉政是干部的事,现在我们家属也成了‘监督员’!”职工家属王晓梅在参加烟站“清风共学”活动后感慨道。她如今常提醒丈夫:“小事不注意,容易犯糊涂。”

慈利烟草打破廉政教育“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旧模式,让廉洁清风吹进千家万户。烟站各党支部将廉洁课堂从会议室“搬”了出去,送到了红色教育基地的纪念碑前,在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感悟廉洁初心;搬到了烟叶连片的田间地头,用烟农听得懂的乡音乡语剖析身边案例;走进了职工温馨的家中,以拉家常的方式解读纪律红线。这种“沉浸式”“家常式”的教育,让廉政知识摆脱了生硬说教,变得鲜活生动、入脑入心。通过推行“1+N”领学机制,由一名党员作为“领学人”,分别带动一名职工家属、一名技术人员和一名烟农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定期开展政策共读、风险共析、心得共享等活动,让廉洁理念在相互提醒、彼此督促中层层传递,真正从“纸上”落到“行动上”,从“干部心中”走进“群众心里”。

(开展家庭助廉座谈会)

多元监督聚合力,阳光操作赢信任

“权力只有晒在阳光下,才能杜绝‘暗箱操作’,这是我们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江垭烟站党支部书记田辉说道。为筑牢廉洁防线,烟站构建起“家庭+群众”的多元监督网络,让监督无处不在、有力有效。

家庭监督润物无声。烟站创新性地开展“廉洁家访日”活动,由支部书记带队入户,与职工家属促膝谈心,家访中,既向家属介绍职工工作内容与廉洁要求,也认真倾听家属的意见建议,还共同签订《家企共建廉洁承诺书》37份。这种“八小时外”的延伸监督,将单位管理与家庭约束紧密结合,筑牢了“单位+家庭”的双层防腐墙,让廉洁成为每个职工家庭的共同追求。

群众监督有力有效。在每个烟叶收购点,“支部监督岗”的牌子都醒目矗立,岗上配备党员监督员与群众代表,全程跟踪收购流程。做到每日开箱、每周汇总、每月公示,形成全程透明、全员监督的运行机制。“现在有问题当场就能反映,马上就有回应,我们心里特别踏实!”烟农刘化祥说。

(群众代表担任行风政风监督员)

共建共享融真情,同心同向促和谐

最动人的,是“我们”成为真正的共同体。

今年“6・18”洪灾突袭,部分烟田被淹、烤房受损,烟农们心急如焚。危急时刻,慈利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员干部、技术人员迅速行动,24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共同组成“清淤突击队”。在救灾现场,大家挽起裤腿、扛起工具,一同清理烟田淤泥、抢修烤房设备,不分彼此、并肩作战。这场救灾行动,不仅守护了烟农的财产利益,更成为践行清廉理念的“实践课堂”,让“守望相助、廉洁为公”的信念更加坚定。

平日里,“金叶夜校”“田间课堂”不仅传授技术,更传播清廉理念。技术员和志愿者与烟农同坐一条凳、同干一片活,在拉家常中宣讲政策,在劳动中提醒廉洁,让清廉之风吹遍田间地头。

就连“家企羽毛球赛”这样的文体活动,也被赋予了共建内涵。闲时通过邀请职工与家属、烟农组队参赛,打破了身份壁垒,拉近了心理距离。如今,赛事的烟农、家属参赛率从最初的45%跃升至92%,“工作上合拍、生活上同心、廉洁上同向”成为所有人的自觉追求,情感的纽带在欢声笑语中愈发牢固。

(为烟农讲授灾后烘烤要点)

实实在在的举措,换来了真真切切的成效。烟农满意度从92%提升至98.6%;实现收购资金“零差错”、群众投诉“零发生”;廉洁风险点同比下降38%,问题线索减少90%;获评“清廉示范收购点”,其创新经验在全市烟草系统推广。

连心桥通民心,清风润万家。慈利烟草搭建的“廉”心桥,连的是企心、家心、民心,通的是真情、信任、和谐。这座桥,不仅防住了风险,更连起了人心;不仅规范了权力,更温暖了民心;不仅打造了清廉样本,更探索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在这里,清廉不是冰冷的口号,而是可感可触的温度;监督不是对立的较量,而是共赢的守护;共建不是一时的活动,而是长效的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刘雅琪)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