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书记,您看这楼道灯亮堂堂的,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傍晚,新余市渝水区袁河街道长红小区居民李阿姨拉着街道纪工委书记的手,指着楼道里崭新的节能灯笑得合不拢嘴。这温暖的一幕,源于袁河街道纪工委近期开展的民生项目一线监督行动。
1800人的“光明烦恼”
长红小区是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144个单元的720盏楼道灯多数“失明”多年。“不是不想修,是电费收不上来。”盛德社区党委书记李莹坦言,部分居民觉得“凭啥我交钱给全楼用”,电费拖欠成了老大难。
去年年末,街道纪工委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李阿姨的抱怨直击痛点:“上次我家小孙子晚上下楼,差点踩空摔跤,这黑灯瞎火的太危险!”这句牢骚被纪检干部记录了下来,也成了纪工委督办的第一件事。
“不能让群众在黑暗里盼光明。”街道纪工委书记当即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动社区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上门沟通协调等方式与居民商讨解决方案。工作人员连续上门和大家聊天,讲政策、算细账:“灯亮事不大,但是安全最大啊,谁家没个老小,而且全楼平摊下来,每月就几块钱。”
最终,在纪检干部的协调推动下,社区终于收齐9200元电费。1月27日晚,720盏灯全部亮起,1800余居民终于不用再摸黑下楼了,李阿姨还特意拍了视频发朋友圈:“看,我们小区现在多亮堂!”
49盏太阳能路灯的“破局之战”
解决了楼道灯,主干道的照明问题又摆上台面。“小区主干道没有路灯,晚上出来散步跟‘摸瞎’似的。”居民议事会上,老党员熊大煊的话引发共鸣。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资金缺口成为瓶颈。街道纪工委积极与职能部门和街道相关部门对接,督促居民议政提案优先考虑落实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推动长红小区主干道及公共区域49盏太阳能路灯安装落地。
在街道纪工委努力下,成功将该项目纳入街道2025年民生实事清单,所需的专项资金很快就到位了。5 月中旬,49 盏 6 米高的太阳能路灯顺利在长红小区主干道及公共区域 “上岗”。每当傍晚来临,这些路灯便自动亮起,柔和的暖光将小区的小路映照得如同金色长廊,居民们夜晚出行安全多了。
19米长廊里的“民心刻度”
在长红小区中心广场,刚建成的19米睦邻长廊成了居民新据点。“这长廊建得真不赖!白天能在这儿下下棋,晚上能聚着聊聊天,现在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居民王大伯一边和大伙下棋一边乐呵呵地说。
这座长19米的长廊,集休闲娱乐、文化宣传和议事协商功能于一体,从项目立项到施工建设,街道纪工委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有序。长廊建成验收时,纪检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核验:“大家看,这木质栏杆的厚度、防腐漆的涂刷质量,都得按标准来,质量绝对不能含糊。”
如今,睦邻长廊成了名副其实的“民心驿站”:社区在这里进行现场议事;志愿者在这里开展反诈、安全宣传;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聊天,欢声笑语不断。
从漆黑的楼道到亮堂的长廊,从居民的抱怨到点赞,袁河街道纪工委用一线监督的“铁腕”,拧开了民生实事的“梗阻阀”。夜幕降临,长红小区的路灯与楼道灯交相辉映,勾勒出温暖的轮廓。这光芒里,有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更有民心向背的温度。(图片由龚建美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