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促发展 实践铸魂谱新篇——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实践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8 17:3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8 17: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塔大研学之旅,探助棉新路径

奔赴塔里木大学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团队成员参观了土壤养分测定实验室,土样预处理实验室等特色实验室。学院专家现场详细讲解了实验仪器在土壤测定方面的实际应用。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乡村振兴促进团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和实践指导,也深化了校地合作共识。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屯垦戍边”的核心动力,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南疆乡村振兴和粮棉安全。

畅游科学的海洋,科技赋能治盐碱

走进院士工作站,在专家团队带领下深入考察盐碱地改良技术。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和"暗管排盐技术"的应用原理,实地观摩技术示范区成效。博士研究生梁洪榜现场演示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操作,并就棉田节水灌溉参数设置等实际问题与专家展开研讨。此次参访使团队掌握了盐碱地治理的前沿技术,为开展科技助农提供了专业支撑。

图 1实践团与专家团研讨水肥一体机

科技助农问需,走访田间地头

探访12团驻地,团队采用"座谈+问卷+访谈"立体调研法:与5连、11连等连队书记开展3场专题座谈,了解当地治理难题;累计发放有效问卷300份,覆盖不同年龄段农户,重点收集农业技术培训、水利设施改进等需求;通过入户走访,记录棉农在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这次调研让我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科技助农找准了发力点。" 带队老师温越总结道。

图 2实践团与11连支书展开专题座谈会

据悉,团队采集47份土壤样本分析盐碱化问题,形成技术报告指导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立体调研覆盖5个连队300余农户,梳理治理难题与技术需求反馈团场;建立2处长期观测点,联合农技站开展培训惠及150余人,推动校地长效合作。真正实现“带技术下乡、留成果在乡”的实践目标。

图 3实践团在田间地头寻访农户

在此次征程中,这群水利专业青年以科技为支撑、以热忱为动力,在广袤的南疆大地上续写着新时代的传奇,为南疆振兴注入高校智慧。青年学子正以一种昂扬的姿态,通过亲身经历与聆听,创作出属于石大学子的篇章。(图片由温越 周礼伟 尤子恒 徐寿帅 王茹玉 李凌睿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