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安全无小事,有限空间作业更是电力企业风险管控的 “重中之重”。近日,准东电厂正式启用有限空间作业智慧监测系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破解传统监管难题,为有限空间高风险作业场景装上 “安全慧眼”,彻底扭转以往依赖人工监督的被动局面,开启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全新模式。
直面传统监管痛点,高风险场景亟待破局
准东电厂生产现场涉及原煤仓、机组排水槽、生活污水收集池、循环水前池、除氧器、低压缸及凝汽器内部等众多有限空间,这些区域作业环境复杂,长期面临中毒、缺氧窒息、燃爆、违章操作及工器具遗留等多重安全隐患,一旦管理疏漏,极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此前,电厂有限空间作业监管主要依赖 “人员监督记录 + 不定时喊话” 的传统方式,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空间内实时情况全凭监护人经验判断。受监护人素质、监护经验差异影响,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极大随机性与不确定性 —— 不仅无法实时掌握作业人员生命体征、环境气体浓度等关键信息,更难以在中毒、窒息等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启动救援,往往因错失最佳救援时机,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如何用技术手段构建 “全天候、无死角、即时响应” 的安全防线,成为准东电厂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
科技赋能精准监管,多设备联动织密安全网
为彻底解决传统监管短板,准东电厂经过多轮技术调研与方案优化,引入融合多项先进技术的有限空间作业智慧监测系统。该系统设备组包含进出检测设备、智能手环、气体检测仪、智能摄像头、工器具检测仪五大核心装置,集成人脸识别、UWB 定位、LoRa 无线通讯、AI 视频识别及 RFID 技术,实现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全流程、多维度精准管控。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可实时监测作业人员进出状态与空间内环境气体浓度,一旦发现气体超标或人员违规进出,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同步通过智能手环提醒作业人员、进出检测设备告知现场监护人、远端管理系统推送信息至管理人员,形成 “三级预警响应机制”;智能手环还能实时采集作业人员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数据,AI 摄像头则自动识别吸烟、未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搭配远程语音对讲功能,管理人员可实时纠正不规范操作;工器具检测仪更能全程记录工具带入带出情况,作业结束若有遗留立即报警,从源头杜绝二次风险。
覆盖各类有限空间作业场景,智慧安全管理成效初显
目前,该系统已在准东电厂各类有限空间作业场景全面投用,包括原煤仓、机组排水槽、生活污水收集池、循环水前池、除氧器、低压缸及凝汽器内部、高/低加与外置蒸冷器、疏水扩容器、循环水管道内部、油箱、主机润滑油事故油坑、堆取料机中心柱等场景。
系统上线后,彻底改变以往 “看不见、管不住、响应慢” 的监管困境:作业前,通过电子化流程完成作业票审批、安全培训记录,避免人工记录疏漏;作业中,实时监控、远程指挥功能让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各作业点安全状态,违章行为识别准确率达 95% 以上;事故后,系统可关联作业人员、气体监测、报警及工器具数据,多角度还原事故过程,为分析整改提供精准依据。
准东电厂安环部负责人表示:“有限空间作业智慧监测系统的投用,是电厂落实‘科技兴安’战略的关键一步。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大智慧监管覆盖范围,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效能,为电力安全生产筑牢坚实屏障。”(图片由王立勇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