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未来科学家”AI少年创客营在京圆满结营 以科技赋能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7 14: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27 14: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响应国家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战略,助力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2025年8月24日,由北京市常青藤青少年素质培养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未来科学家”AI少年创客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圆满结营。来自全国的10名优秀学生,历经7天沉浸式AI探索,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创新的蜕变,为本次科技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作为常青藤中心重点打造的公益教育项目,本次创客营以“培育科学志向、锤炼实践能力”为核心主题,汇聚全国多地青少年学员,通过系统化课程体系、专业化导师指导与沉浸式科研实践,助力学员实现AI领域从好奇萌发到实践探索的深度蜕变,切实传递科研魅力,践行“让每个孩子成长为心怀责任、拥抱世界的时代新人”的公益愿景。

首届“未来科学家”AI少年创客营结营仪式

系统课程筑基:

从理论到应用,构建完整AI知识体系

本次创客营紧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设计课程,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学资源,以理论奠基—实践应用—科研转化为脉络,为青少年搭建贴合认知规律的AI学习路径,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

课程前期聚焦人工智能基础原理与核心能力培育,开设《探索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前沿人工智能研究揭秘》等理论课程,由教授与博士生联合授课,帮助学员厘清学科发展脉络、搭建系统化认知框架。进入课程中后期,教学重心转向AI关键技术应用与科研实践,通过《机器学习入门》《自然语言处理》《AI智能机器人》《AI智慧医疗》等课程,覆盖多领域技术应用逻辑。此外,还组织学员前往怀柔科学城参观大科学装置、走进计算机实验室,在真实科研场景中深化对技术价值的认知。整个课程体系兼顾系统性与可持续性,既避免单一知识点的碎片化堆叠,又突破单纯技能训练局限,通过跨学科整合与场景化教学,帮助学员建立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与逻辑理解。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林姝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刘艳

专业导师护航:

小班化教学,精准化指导

创客营以高规格师资+精细化教学为核心搭建起学员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高效学习路径。师资建设作为教学质量的首要保障,组建了以齐洪钢教授为领衔的多层次导师团队,成员涵盖副教授与博士研究生,形成学术引领+技能帮扶的完整支撑链。齐洪钢教授把控课程框架与学术方向,副教授破解理论与应用衔接断层,博士研究生则聚焦实操环节提供近距离指导。

根据学员学习需求,团队推行小班化+一对一精准辅导,同步打造理论授课+即时实践闭环,日间由专家团队讲授AI原理、编程基础等核心内容,晚间则由博士研究生指导编程调试、实验数据整理,助力课堂知识即时转化为动手能力,针对个性化难点,导师团队还会分层发力保障学员跟上节奏。教学执行中,导师全程关注每位学员的进度与操作,即时纠正编程错误、现场演示实验优化思路。同时通过分组讨论激发灵感、互动答疑扫清知识盲区,从实操训练到成果汇报准备,导师护航贯穿全程,帮助学员扎实掌握AI核心技能与科研基础方法,切实提升科研素养。

首届“未来科学家”AI少年创客营课堂讨论

科研流程沉浸式体验:

全环节实践,践行学术规范

创客营以全流程科研训练为设计核心,通过文献调研—论文写作—成果汇报的完整链条,让学员深度感受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在导师团队的全程引导下,学员们从确定研究方向起步,历经学术文献检索分析、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与模型优化,再到规范撰写学术论文,完整走过科研工作的全链条。

结营仪式上,学员们分为三组,围绕“波士顿房价预测”、“猫狗图像分类”、“ImageNet-200小样本图像分类”三大课题,开展科研项目答辩。答辩现场,学员们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科研素养,条理清晰地阐述课题的模型算法设计、实验方法选择与结果分析。还通过可视化图表辅助展示实验成果,如用数据表格呈现模型准确率、用曲线图分析误差变化,更有学员主动剖析实验局限,展现出对科研问题的深度思考与未来展望。评委团从项目创新、技术难度等维度点评,既肯定成果也提改进建议。学员们沉着应答,在与评委的互动中梳理研究思路,真切感受到科研的严谨与乐趣。

学员们开展科研项目答辩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齐洪钢教授代表评委团作总结点评。他指出,全体学员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科研全流程实践,展现出扎实的学习能力与探索潜力;同时强调,本次创客营不仅是AI专业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核心在于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为其科学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齐洪钢

经七天学习实践,所有学员均顺利完成课程任务,系统掌握了人工智能原理、编程实操及科研基础方法。主办方代表北京市常青藤青少年素质培养发展中心主任李明亲自为全体学员颁发结营证书,并为表现突出的个人颁发荣誉奖项。李明主任表示,常春藤平台始终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与交流平台,携手优质资源,帮助学员在实践中实现成长与突破,引导他们在合作中培养责任,在交流中开阔眼界,在探索中激发创新。

北京市常青藤青少年素质培养发展中心主任李明为学员们颁奖

结营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难掩内心激动与收获的喜悦,纷纷主动上台分享心得。他们在发言中一致表示,此次经历让自己首次切身体验科研全流程,深刻理解科研工作的严谨性与挑战所在;更在团队协作攻克技术难题的过程中,收获了同伴信任与协作力量,进一步坚定了面对困难、坚持科学探索的勇气与决心。

学员李张若饴发表感言

此外,多位家长代表纷纷上台分享感受。他们均表示,七天来切实见证了孩子的显著成长,创客营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优质科研资源,配备专业导师团队,为孩子提供了沉浸式科研实践的机会,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的模式,让孩子真正触摸到科研的本质,远超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也让家长对此次公益项目更具信心。

学员家长胡先生发表感言

首届未来科学家AI少年创客营为青少年打开了探索人工智能的大门,着力造就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科技后备人才。未来,常青藤青少年素质培养发展中心将持续深化与科研机构、爱心企业的合作,让更多青少年在科学沃土中成长,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积蓄青春力量。(图片由北京市常青藤青少年素质培养发展中心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