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8月26日电(记者 邹红 杨成)2025年初到现在,人形机器人毫无疑问是绝对的主角。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在科幻电影里出现,而是逐渐走进现实生活的“新伙伴”。那些曾在实验室里被反复调试的钢铁身躯,满怀人类的期待踏上新征程。聚光灯打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身上,全场的欢呼浪涛般涌来——那些曾藏在代码里的执着,那些浸在焊锡味里的日夜,突然有了具象的模样。当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来自荷兰的Ruben Michel Beumer和Peter Teurlings背着中国机器人出场,就像父辈托举着蹒跚学步的孩童。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用肩膀托举起自己的智慧结晶,托举着比人类脚步更远的未来。赛场上,每当摔倒的机器人自己站起来,观众席上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我们对AI的期待,不仅仅是效率和智能,还多了一些温度和情感。现在还是“孩提”时代的人形机器人,未来他们会茁壮成长,今年也开启了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