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样品揭开月球“晚年”保持“活力”之谜

来源:科技日报
2025-08-25 08: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月球“晚年”仍存在火山活动的奥秘揭开。通过系统研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团队,成功揭示月球“晚年”火山活动的热驱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8月23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30亿年前就已“休眠”,但嫦娥五号和六号任务带回的样品显示,月球在20亿至28亿年前仍有火山喷发。到底是什么提供了热量,让月球在衰老期还保持“活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样品中发现了两类几乎形成于同一时期的特殊玄武岩,一类是源自月幔深处的超低钛玄武岩,另一类是来自较浅月幔的低钛玄武岩。“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岩石来自月球早期岩浆海洋冷却形成的两种不同岩层。”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徐义刚院士说。

传统观点认为,月球晚期火山活动可能与富水或放射性元素有关,但嫦娥五号、六号样品推翻了这一假说。基于对嫦娥六号两类玄武岩的对比,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热动力机制:随着月球冷却,其岩石圈不断增厚,深部岩浆难以直接喷出,只能滞留在月幔浅部辉石岩层的底部。这些“被卡住的”岩浆可向上传导热量,从而触发浅部月幔部分熔融,导致火山喷发。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副研究员汪程远介绍,研究还发现,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晚期火山岩石化学特征存在差异,表明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幔组成可能不同,这为理解月球的不对称演化提供了新线索。

【编辑:刘阳禾】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