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暑期尾声去哪里探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东方有嘉木——中国植物的力量”展览、上海博物馆的“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正在举行。有哪些亮点?
东方有嘉木
中国植物影响世界的力量
《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这些古籍为西方植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来源。这些描绘着中国植物纹饰以及园林意境的瓷器和漆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掀起了18世纪风靡欧洲的中国风。当然,漂洋过海的还有植物本身。
经过一两个月的海上颠簸,能够顺利抵达欧洲的植物少之又少。有了植物装载箱,就能大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中国园林博物馆展陈部负责人赵倩倩介绍,展厅中的一面墙展示了中国原生植物传播路径,像柿子、月季、玉兰、栀子花、山茶,以及代表性的银杏 。在互动装置里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把馆中银杏的图片也展示出来。
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有记录的中国植物有39000多种,已经占到世界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 中国植物种类有这样的丰富性,源于中国地貌特征的多样性。展览中做了五色土的装置,把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壤收集过来展示。
展览中《盎格鲁——中国花园》系列铜版画首次在国内亮相,这部18世纪欧洲园林史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铜版画,直观展现了“中国风”对欧洲园林美学的深刻塑造。
受到中国植物的吸引,1767年,一位22岁的英国商人布莱克来到中国,在他的中国助手黄遏东和画家麦秀的帮助下,绘制了大量的植物写生图册。
他们把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果核都同时画在一张图上,放在现在,这叫植物科学画。
他们画的荔枝就有四种,生动记录了250多年前中国“南大门”的植物图景。同时也做了很多详细的笔记,把植物的药学应用、经济价值都进行了仔细的描述。
把这些成果带到欧洲,也丰富了西方植物学的研究。
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
寻根“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龙文化源于何时何处?
红山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山体呈现褐红色,赤峰市的名字就缘于此,也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为增强观众实感体验,展厅内的山形几何体中,嵌入了采集于红山的岩石,打造“可触摸的红山”。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白宝玉: 在燕山南北和西辽河上游一带,将近2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红山先民以坛为祭、以玉为礼、以龙为魂,勾勒出了一个信仰统一、礼制初成的古国轮廓。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共同融合成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红山文化最为标志的特点,莫过于各式各样的龙元素。12件玦形玉龙在展柜里陈列。
“双龙首玉璜”长度仅4厘米,要在放大镜下才能一睹细节。
“蚌质”的龙形遗物,造型舒展,尾部断裂处刻画着鳞片。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馆员冯雨程介绍,1984年,考古学家在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两条玦形玉龙,确定了玦形玉龙的归属,把它的年代和属性与红山文化挂上了钩。
红山文化以“坛、庙、冢”为代表的礼制建筑,对后世影响深远。展厅布局呈中轴对称,设计理念来源于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的建筑格局。
陈列的石人像,造型奇特、表情生动,被网友戏称远古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人形陶壶,大圆肚子和三角脑袋,质朴又可爱。
工作人员介绍,女神庙代表的是祖先崇拜。展览选取了不同材质和不同年代的人像,它们有一种非常统一的手势,或者是双手交叠放在胸前,或者是放在腹部。这些人像,代表着西辽河流域祖先崇拜的传承。
上海博物馆馆长 褚晓波: 多年来考古的最新发现,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界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最重要的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