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布局、政策开闸,AI喜临门站上脑机接口风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8 16: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8-18 16: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马斯克的Neuralink将芯片植入渐冻症患者大脑时,中国科学家正将脑机接口技术带进日常生活。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现场,参会者只需将一个“帽子”扣在头上,就能通过意念操控屏幕上的光标或指挥机械臂完成复杂动作。无独有偶,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名视障者头戴轻薄脑机接口设备,同样凭意念操控机械臂完成毛线编织……这些直观的演示,不仅展示了技术可行性,更突显医院非侵入式方案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上的独特优势,为政策导向提供了现实注脚。

上周,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目标,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并旗帜鲜明地支持"非植入设备量产迭代"。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导向的深层逻辑在于,相比尚处探索阶段、风险与伦理挑战更大的植入式技术,非侵入式设备凭借其安全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具备在广阔消费级市场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的潜力,是构建产业生态、积累数据、反哺技术迭代的“快车道”。 无论专注力训练、睡眠优化还是情绪调节,这些看似“轻量级”却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日常需求,正成为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试金石和商业化起点。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应重视脑机接口研发进程关键拐点,目前标杆企业技术落地预期明确,整体行业有望从早期阶段逐渐步入高速成长期,建议关注海外映射/有自主研发布局/有落地场景的相关企业。 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军企业强脑科技成为典型代表。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首个脑机接口独角兽企业。其核心技术在于精准捕捉脑电信号的"超级传感器",不仅制造出0.1mm亚毫米级操作精度的仿生手,更将技术触角延伸至智能家居领域,通过与喜临门等睡眠科技企业合作,撬动规模化的消费市场,实现技术的普惠化。 

在今年7月喜临门与强脑科技独家战略合作签约会上,双方发布全球首款引入脑机脑电技术的AI床垫“宝褓·BrainCo”,通过脑波级睡眠优化直接将行业技术延伸至神经科学领域。据喜临门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突破睡眠体验的空间限制,加快构建以“AI陪伴”为核心的智能睡眠生态,直至“今夜无人失眠”美好愿景实现。

2025年被视为国内脑机接口元年,在技术突破与政策利好的双重驱动下,其规模化应用正加速铺开。从日常健康管理到重症医疗康复,这项技术展现的巨大潜力,正推动着人机交互方式的深刻变革。

然而,技术成熟度、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以及如何建立普适且高效的脑电解码模型,仍是产业规模化前必须跨越的障碍。未来脑机接口将如何更深入、更可靠地服务于人,提升生活品质,值得你我共同关注与期待。(图片由喜临门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